最近村里老周总翻出旧粮本,问交公粮能不能算养老金。他说当年队里分任务,一家五口勒紧裤腰带交了十年粮。
可职工养老每月3333元,农民城乡居民养老才162元,差距咋这么大?先得弄明白,交公粮是啥性质。参考内容里提过,那会交公粮像企业缴税,任务下到公社、生产队。
是支持国家粮食安全和工业起步的贡献,跟养老制度没直接关系。职工养老有“视同缴费”,那是咋来的?以前企业职工退休工资由单位发,后来改社保,怕改革前上班的人吃亏。
就把改革前的工龄当“交过钱”,算进养老金里,保障他们退休待遇。农民没这待遇,不是因为贡献小。
老辈人常说“种粮交公是本分”,可如今养老犯了难。
职工养老是从1957年退休制度变来的,待遇跟工资挂钩,单位或国家出钱。农民呢?过去靠土地养老、子女养老,2019年才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这制度缴费低、补贴少,和职工养老根本不是一个体系。老周不明白,咱交的粮够喂半个城,咋就换不来点养老保障?得承认,交公粮是历史贡献,但和养老保险的“缴费”性质不同。
一个是税收支持国家建设,一个是个人、单位缴费换养老待遇。就像种玉米和种小麦,都是庄稼,收法不一样。
那农民养老咋改善?
有人说提高基础养老金,有人说加大政府补贴,鼓励多交长交。还有人提发展村集体,用集体收入补养老,这在南方有些村试过。可162元和3333元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拉平的。
关键是得让农民看到希望,政策得往这头偏一偏。
老周的问题,其实问出了好多人的心声:历史贡献该不该被看见?交公粮的农民老了,他们的养老不该只靠土地和子女。
这不是比谁贡献大,是让每个为国家出过力的人,都能体面养老。到底咋平衡历史贡献和现实制度?
这题还没标准答案。
但有一点能肯定,养老公平不是喊口号,得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您家老人交过公粮吗?
对农民养老有啥想法?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