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高压会被取代吗?美国超导输电明年试点,迎来零损耗时代?

抬头看看天,尤其是在老城区。

是不是跟蜘蛛网一样,乱七八糟全是电线。

心烦。

现在到处都是高楼,手机一天充八遍,电车越来越多,用电的地方跟疯了一样地长。

电从哪来?

电线。

可城市里哪还有地方给你扯新的电线?

问题就来了。

要是能把这些电线都埋到地底下,甚至让它直接“隐身”,那该多好。

还真有这么个东西,叫超导输电。

听着就挺科幻的。

美国人现在就铆足了劲在搞这个,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想用这玩意儿在电网技术上,别我们一下。

他们觉得,这东西能把我们最牛的特高压给干趴下。

这就有点意思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技术?

超导。

说白了,就是电阻变成零。

啥叫电阻?就是电流在电线里跑的时候,总会有点阻力,会发热,会消耗掉一部分。

就像你推一个箱子,地面有摩擦力,你总要费点劲。

现在,超导技术等于把这个“摩擦力”给彻底抹掉了。

想象一根水管,内壁绝对光滑,一点点涩劲儿都没有。

水在里头流,畅通无阻,一点能量都不会浪费。

电流在超导电缆里跑,就是这个感觉。

损耗是零。

不是我们现在特高压已经很牛了,损耗还能控制在百分之三、百分之五。

它是零。

一丁点都不浪费。

这可太诱人了。

美国人就盘算着,要在芝加哥这种大城市里搞试点,把商业区的电网都换成这种地下的超导电缆。

你想想那个画面。

整个中央商务区,就靠地下几根不怎么起眼的管子撑着,地面上一个电线杆、一个铁塔都看不见。

城市会清爽很多。

这梦做得挺美的。

但是,但凡一个东西好得有点不真实,那它背后肯定有坑。

这“魔法水管”的坑,还不是一般的大。

它有个前提条件,一个让你听了想退货的条件。

超导,需要极低的温度。

他们说的所谓“高温超导”,听着好像挺先进,以为在常温下就能实现。

你想多了。

这个“高温”,指的是零下一百九十六摄氏度。

对,你没看错,零下196℃。

比地球上最冷的角落还要冷得多。

你要用一根超导电缆输电,就得先给它套上一层“保温瓶”,里面灌满了液氮,让它全程保持在这个温度。

这就等于给电缆配了个随身空调,还是个制冷效果爆表的超级空调。

这还没完。

更要命的是材料本身。

这玩意儿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可以弯来弯去的金属线。

它的本质,是一种陶瓷。

对,就是你家吃饭用的碗、喝水的杯子那种陶瓷。

又硬又脆。

现在让你用一堆陶瓷碗,给我造一根几公里长,还能弯曲,还能承受各种拉扯的柔性电缆。

你试试。

这工艺难度,简直是地狱级别的。

光是想想都头大。

材料贵得要死,维持低温的设备和液氮也是一笔持续烧钱的无底洞。

一整套系统搞下来,成本高到普通人无法想象。

这就是为什么这技术听着这么牛,却一直没法大规模铺开的真正原因。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冻人。

那我们呢?

当别人还在实验室里画大饼、搞小规模测试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东西用起来了。

就在上海。

一条1.2公里长的商业化超导电缆,已经并入城市电网,正式开始干活了。

这不是试验品,是实实在在给周边地区供电的“打工人”。

这就是思路上的不同。

我们不爱讲太多花里胡哨的概念,更喜欢直接上手做,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1.2公里跑下来,我们拿到的数据和经验,比任何PPT上的理论都珍贵。

当然,我们心里也清楚,这东西想普及,关键还是得把成本打下来。

核心中的核心,是一种叫“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东西。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做超导电缆最关键的原材料,就像做面包的面粉。

只有面粉的价格从黄金价降到白菜价,用它做的面包才可能走进千家万户。

上海超导这些国内的公司,现在就在玩命地攻关这个技术。

目标就一个: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只有把这个最基础的材料价格搞下来,超导输电的时代才算真的来了。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超导输电,真能干掉我们的特高压吗?

这想法,格局小了。

这就好比在问,新修的地铁,能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都给取代了吗?

风马牛不相及。

它们压根就不是一个赛道上的东西。

特高压是什么?

它是我们国家能源战略的“定海神针”。

看看中国的地图就明白了。

我们发电的主力,水电、风电、太阳能、煤电,大部分资源都在西部。

可最需要电的地方,是东部沿海那些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城市群。

相隔几千公里,怎么把西部发的电,高效、稳定、量又足地送到东部?

只能靠特高主。

像那条从新疆昌吉到安徽古泉的±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送距离,全是世界第一。

它就是一条横跨中国的“电力高速公路”,是国家能源的大动脉。

这种战略地位,是任何其他技术都动摇不了的。

特高压干的是跨越千山万水、连接大区电网的“国家任务”。

超导输电呢?

它的舞台在城市里。

当特高压把巨大的电能送到一个城市的边缘后,怎么把这些电高效地塞进拥挤不堪的市中心?

这才是超导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它就像城市里的“高架桥”或者“大容量地铁”。

专门解决最后几公里、几十公里的高密度输电难题。

一个对外,一个主内。

一个是国家级的骨干网,一个是城市级的局域网。

它们俩是完美的搭档,根本不存在谁取代谁。

未来的电网,肯定是它俩相互配合,各显神通。

所以,别再听那些谁要颠覆谁的故事了。

真正的科技进步,从来不是简单粗暴的替代。

而是让不同的技术,在最适合它的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共同组成一个更强大的体系。

这才是我们真正该关心的事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