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发生了一件让人心里堵得慌的事儿。
一个才19岁的河南小伙子,满怀希望地来大城市打工,结果因为一笔车费上的纠纷,最终竟然选择了轻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瞬间就在网上炸开了锅,无数人对此议论纷纷,心里都感到特别不是滋味。
大家伙儿都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他的行为真能把一个年轻人逼到绝路吗?
这背后,又牵扯出我们社会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呢?
事情得从今年三月份说起。
这个19岁的小伙子,从河南老家来到上海,他是来投奔哥哥的,打算在上海找份工作,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人刚到火车站,准备打车去浦东和哥哥汇合。
上车前,他和司机师傅谈好了价钱,从火车站到目的地,一口价100块钱。
这本来是件挺简单的事儿,谁知道,就在他付车费的时候,出了岔子。
小伙子可能是一时没看清,或者操作失误,本该输入“100”的数字,结果输成了“1010”。
这下可好,本来100块钱的车费,一下多付了910块钱。
对于一个刚出社会、来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来说,这910块钱,可能就是他身上大部分的生活费,甚至是他来到上海后,支撑一段时间的全部希望。
发现自己多付了钱,小伙子心里肯定着急啊。
他赶紧想办法联系司机,希望把多付的钱要回来。
按说,遇到这种事儿,咱们正常人都会理解,谁没个手误的时候?
司机师傅也应该痛痛快快地把钱退还。
可偏偏,这位司机师傅却玩起了“失踪”。
小伙子发信息他不回,打电话他也不接,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
小伙子一连好几天,反反复复地联系,留言,苦苦哀求,希望司机能把钱还给他。
他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第一次来上海,怎么就遇到这种事儿,心里肯定是又委屈又无助。
谁也没想到,就在小伙子苦苦追讨无果的几天后,悲剧发生了。
这个才刚刚19岁的年轻人,竟然选择了喝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消息一出来,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网上议论的声音一下子就达到了顶点,很多人都替这个孩子感到不值。
有人说:“这哪是区区几百块钱的事儿啊,这简直是要了他的命!那些没吃过苦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钱对于一个刚出来闯荡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还有网友气愤地说:“这司机到底是哪个没良心的?这种行为简直是给上海人丢脸,应该赶紧把他曝光出来,取消他的运营资格!”
小伙子的家人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
在处理完孩子的后事之后,他们决定要为孩子讨个公道,把这个司机告上法庭。
据了解,家属们一开始就报了警,可上海浦东杨园派出所的民警说,他们只能提供司机的车牌信息,其他个人信息没法提供。
这让家属们找人的过程也费了不少周折。
后来,他们通过其他渠道,才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司机。
但是,司机一开始还能接电话,后来就干脆不接了,完全躲着不见。
更让人气愤的是,到了7月16日,也就是这起案件正式开庭的日子,这个司机竟然也没有到场,他似乎铁了心要躲到底。
记者从家属代理律师李律师那里了解到,家属这次起诉,主要就是为了让司机把那笔多付的车费给还回来。
但大家伙儿心里都犯嘀咕,除了退钱,司机难道就不用为孩子的自杀承担点什么责任吗?
咱们老百姓都想知道,这事儿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要说司机对孩子自杀有没有法律责任,这得区分开来看。
从刑事责任来说,也就是他有没有犯罪。
法律讲究“主观故意”,就是说你是不是故意去伤害人,是不是存心想造成这个结果。
就这事儿来看,司机虽然拒绝退钱,让人觉得他道德败坏,但他并没有故意去威胁、恐吓这个小伙子,也没有直接去伤害他。
他主观上没有“想让这个孩子去死”的故意,而且他也无法预料到孩子会因为这几百块钱去自杀。
所以,从法律上讲,他是不构成犯罪的,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咱们都觉得他做得不对,可法律看的是他有没有故意去做违法的事儿,这和我们平时说的“有没有良心”是两码事。
就像咱们常说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它俩是有区别的。
那从民事责任来说呢?
就是他要不要赔钱。
这事儿就更复杂一些。
法律上要让一个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得证明他的行为和造成的损害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孩子的自杀,是不是司机不退钱这一个原因直接导致的。
可实际上,一个19岁的孩子选择轻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他可能第一次来上海,人生地不熟,本来就有点心理压力;经济上可能也确实比较困难;再加上遇到了这样的事儿,心里觉得委屈、绝望,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才做了傻事。
所以,很难说司机不退钱这一个行为,就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杀。
法律上讲,这种“间接”或者“多重原因”导致的后果,很难直接追究一个人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法律在认定责任时,确实需要非常明确的因果链条。
不过,话说回来,司机必须把那笔多收的钱,也就是不属于他的那910块钱,加上利息,一分不少地退还给家属。
这个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他没得跑。
那司机多收钱不退,他到底要承担什么责任呢?
这个就非常明确了。
根据咱们国家的《民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没有合法的理由,得到了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给别人造成了损失,那就得把这些钱还给人家。
这在法律上叫“不当得利”。
所以,这个司机必须把多收的钱还给小伙子的家属,而且还要支付这笔钱从他收下那天起,到还给家属为止的利息。
这个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如果咱们普通老百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儿,比如多付了钱,司机不退,咱们可以先和司机沟通,如果不行,可以找平台投诉,也可以向当地的出租车运营管理部门投诉,或者直接走法律程序,起诉他,让他把钱还回来。
这件事情啊,不光是司机一个人的问题,也给我们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
一个19岁的孩子,从老家千里迢迢来到大城市,本是怀揣着梦想和希望。
可他遇到的第一件事,却是这样的冷漠和不公。
这让人不禁要问,我们社会的人情味儿去哪儿了?
我们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不是变得越来越脆弱了?
像出租车司机,他们是城市流动的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一个人的行为,有时候就能影响大家对整个行业的看法,甚至对一个城市的印象。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每一次这样的事件发生,都会让大家伙儿心里凉半截,对社会信任度造成不小的冲击。
咱们国家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但更重要的,是人心要向善,社会要文明。
像这个小伙子,他可能就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他们可能经济上不宽裕,心理上也有一定的脆弱性。
当他们遇到困难,特别是这种不公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回应,很容易就会被压垮。
这提醒我们,社会各界都应该多关注那些可能处于困境中的人,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和帮助,别让他们在最无助的时候,感到孤立无援。
到现在为止,这个司机仍然没有露面,也没有把多收的钱还给家属。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们不得而知。
是觉得躲一阵子就没事儿了?
还是觉得这钱他拿了就该是他的?
这种逃避责任的态度,比他拒退钱的行为更让人不齿。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但咱们做人做事,不能光守着法律的底线,还得有道德的良心。
我们都希望,这件事情能有个公正的结果,司机能站出来承担他该承担的责任。
这不光是为了那910块钱,更是为了咱们社会最基本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