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忍不住想问一句,广东女篮二队这么拼命地去参加锦标赛,是不是脑子烧坏了?明明主力都集中在亚俱杯备战上,打个锦标赛派出一堆新人、甚至是只认识几个人的“新手”,就这么被一些粉丝喷成什么“缺乏战斗力”或者“送人头”?陈年老梗每年都在重演,这次也不例外。
你说广东女篮压力大?当然大。看看今年的战局,第二届女篮亚俱杯有6个国家的联赛冠军参赛,比上一届多了两个国家的俱乐部,比赛当然激烈得要命。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联赛冠军直接出场,谁都知道那水平不能小觑。第一届四川女篮拿了冠军,后来为了稳妥还签了澳大利亚的毕索普,能把强手都调出来,广东女篮的备战压力可想而知。这次不拼?等着被人吊打吗?但偏偏,咱们的主力都在准备大局——亚俱杯,只留下一些后备力量参加锦标赛,怎么想都似乎合理。
我记得昨天刷到一张照片,是武桐桐在广东女篮的训练照,哎呀,我还以为自己是看漏了,竟然转会了?难怪龙头球队都开始“用人不疑”。再说,外援的问题也挺耐人寻味。科利尔那边杳无音信,卡多佐是不是也打算不上场?都没有明确说清楚,不知道是不是要赌一把。要是真的外援出不了场,那岂不是只能靠国内球员拼了?这国内阵容,能抗得住吗?今年的联赛,广东的实力可是杠杠的,郑薇苏醒之后,球队气场之大,感觉打个几轮都不会怕,哪怕没有外援也得拼个有尊严。
但我告诉你,真打到临场,只剩国内队员,那真就是“拼出来的荣誉”。其实我挺理解他们的,毕竟亚俱杯压力大得能把人逼疯,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谁不想表现亮眼?奇怪的是,有些粉丝居然一边说“这不公平”,“浪费资源”一边盯着比赛直播,仿佛比赛上就能看到“真正实力”一样。你们这次不是普通比赛,是代表WCBA的硬仗,结果倒是有人觉得派新手、拼血拼一拼就不靠谱。为了进亚俱杯,广东女篮整整准备好几个月,教练也下了血本,就为了争一份战绩。
其实我挺想问,这些人内容里除了“亏队伍”“没实力”之外,还说得出来什么?难道全靠老将打天下吗?难道不应该给这个“意外之喜”一点空间?到底谁说的一句话,能代表所有人的期待?也许在他们眼里,年轻队员就像个替补,低三下四地“献丑”。但我说,运动员的成长不是靠躺在别人的羽翼下,打几场比赛长个儿。何况广东女篮此时此刻,谁都知道郑薇的强势带领下,队伍变得多硬朗。国内实力还得靠她们自己去拼,冲击亚俱杯的梦想,本身就很宝贵。
我相信最后没人会是真正“心疼”新人,大家心里都懂,这也是一种试炼。等到比赛真正火起来,外援若不到位,国内队员站出来的戏码未必没有可能。这个方案能赢得尊重,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比赛输赢固然重要,年轻人的成长也不容忽视。你说,是不是太傻了?用一场拼搏去压制成长空间?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未来的广东女篮还得看这些新鲜血液的爆发?我是真的有点怕:别人都在盯着结果看,我们却自己把青春和未来压在“能赢得了”的算盘里。下次还看谁买账?反正我早就看够了,这样的“拼版”比赛。满场噪声再大,也挡不住真实实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