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成山,俄罗斯稳步前行,欧盟主席国无奈认输

欧洲的工厂,怎么一个个都往外跑?

尤其是德国那些顶尖的制造企业,像是巴斯夫这种化工巨头,以前可是把宝都押在自家门口的。现在呢?把上百亿欧元的项目,直接搬到了中国和美国。

这不是个例。

整个欧洲的工业,感觉像是被抽走了主心骨,有点“空心化”的味道了。

德国,欧洲的火车头,现在有点跑不动了。

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日子不过,非要把自己家的锅给砸了?

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还记得他们怎么制裁俄罗斯的吗?第一招就是不用人家的天然气了。这招一出,感觉特有骨气,但后果呢?

欧洲的能源价格,坐着火箭就上去了,一度是美国的三到四倍。

工厂是干嘛的?生产东西的。生产得用电、用气吧?成本一下子涨了这么多,产品还怎么卖?卖出去也赚不到钱。那老板们怎么办?要么关门裁员,要么,就拖家带口,把生产线搬到能源便宜的地方去。

这简直就是把刀子递给别人,然后自己冲上去。

说实话,这事儿想想就觉得憋屈。欧洲的老百姓,眼睁睁看着家门口的工厂关门,工作没了,兜里的钱也毛了。取暖费、电费账单一来,心都凉了半截。

那谁在背后偷偷笑呢?

美国啊。

欧洲不用俄罗斯的便宜管道气,总得用气吧?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船,一艘接着一艘开往欧洲。价格嘛,当然是“友情价”,比原来俄罗斯的贵了好几倍。

这账算得真精明。

一边卖高价能源给“盟友”回血,一边看着欧洲的工业因为能源成本垮掉,竞争力下降。此消彼长,美国的制造业不就更稳了吗?

还有军火。

俄乌一打起来,欧洲各国都觉得不安全,得赶紧买武器。找谁买?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美国军火商的订单,雪片一样飞过来,赚得盆满钵满。

欧洲呢?他们是真金白银地掏钱。本来这些钱,可以拿来修桥铺路,可以给民众发福利,可以改善医疗教育。现在,全都变成了飞往乌克兰的炮弹和飞往美国的订单。

结果就是,公共事业的费用飞涨,贫困家庭越来越多,街上抱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这就像一个家庭,主心骨非要把钱拿去外面打肿脸充胖子,家里的孩子却饿着肚子。

家里人能没意见吗?

当然有。

所以你看,欧洲政坛现在也热闹得很。匈牙利那个总理欧尔班,就是个典型。他天天喊着,别再送钱送武器了,赶紧坐下来跟俄罗斯谈。我们自己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还管别人?

他这话,说出了很多欧洲普通人的心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为了乌克兰,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搭进去,不值当。所以,像欧尔班这样的右翼政党,在意大利、在法国、在德国,支持率都蹭蹭往上涨。

老百姓不傻,谁让他们过得好,他们就选谁。

欧盟内部,那叫一个乱,根本拧不成一股绳。德国想这么干,法国想那么干,匈牙利这种国家干脆直接唱反调。大家各怀心思,都想保住自己的那点利益。

一个连内部都搞不定的联盟,还怎么指望它去解决外面的问题?

更要命的是,他们自己的经济底子,也早就被掏空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看不下去了,拉出来个数据,说欧元区的债都快赶上他们一年挣的钱了,差不多90%。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整个欧洲都在靠借钱过日子,跟美国学。

通货膨胀压不下去,经济增长又没劲儿,一屁股债,这日子怎么看怎么难。

那他们制裁的对手,俄罗斯呢?

按理说,被这么史无前例地一顿猛捶,应该早就趴下了吧。

可人家偏不。

你欧洲不买我的油和气,我卖给中国,卖给印度。东方不亮西方亮,世界这么大,总有买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换了个方向,钱照样赚。

卢布一开始是跌得惨,但俄罗斯央行猛地一加息,硬是给稳住了。然后搞进口替代,以前从欧洲买的东西,现在自己造。农业、工业,反倒被刺激起来了。

整个国家,就像一头皮糙肉厚的熊,硬是扛住了所有的拳头,经济转入了战时轨道,稳稳地运行着。

这一对比,就显得特别讽刺。

本想一招锁喉,结果是打在了棉花上,反倒把自己震得内伤。欧洲企业倒闭,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上四分五裂。

他们可能忘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看来,是自损一千,伤敌三百。

这场冲突里,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俄罗斯稳住了阵脚,乌克兰成了废墟。

欧洲就像被夹在了中间,动弹不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