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童被小老虎咬伤背后:特色旅游的监管盲区与责任链断裂

#热问计划#"穿长裤防护就行"——广西平南县动物园工作人员轻描淡写的建议,与7岁女童腿上5针狂犬疫苗的接种记录形成刺眼对比。8月30日,这个标榜"安全互动"的收费项目,在饲养员全程陪同、游客完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仍以幼虎咬伤女童右腿收场。更荒诞的是,事发次日该项目仍在运营,而园方与家长连一份正式的赔偿协议都未能达成。

事件还原:合规互动下的意外伤害

平南县雄森动物大世界的"小老虎亲密互动"项目明码标价,承诺在饲养员监督下可触摸指定部位。7岁女童严格按此操作,却被3个月大的幼虎咬破右小腿皮肤。园方最初试图内部处理,在家长坚持下才前往医院,医疗记录显示需连续接种5针狂犬疫苗。

争议焦点在于:园方既未事前告知需穿长裤防护,事后又用《医疗费用垫付说明》替代赔偿协议。这种"合规流程"与实质安全漏洞的反差,暴露出特色旅游项目风险控制的虚伪性。

三重责任缺失:谁在为危险互动买单?

家长陷入"幼崽无害论"误区。猛兽幼崽的萌态包装掩盖了其本能危险性,消费主义驱动下,家长往往低估了"可触碰部位"的潜在风险。

园方的AAAA级景区招牌经不起推敲。饲养员在场仍发生意外,暴露操作规范缺陷;《垫付说明》的文字游戏折射责任逃避;更讽刺的是,项目至今未暂停运营,显示利益优先的运营逻辑。

监管存在明显惰政。文旅部门将A级评定等同于安全背书,对猛兽互动类项目既无国家规范又缺日常监督,导致此类项目在标准真空中野蛮生长。

猛兽互动经济:野蛮生长的行业通病

梳理近年案例可见三大乱象:用"科普体验"包装危险行为,通过"饲养员陪同"等话术降低风险感知;免责声明成转嫁责任工具,医疗补偿仅覆盖基础治疗;相比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禁止幼兽商业互动"的准则,国内既无准入标准也无操作手册。

破局之道:构建可追溯的责任闭环

消费者需要真实的风险公示,园方应公开历史事故数据及应急流程。企业须建立动态保证金制度,按风险等级预存赔偿基金。监管部门亟需联合制定《野生动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分级禁止清单和熔断机制。

当萌趣成为安全隐患的遮羞布,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与野生动物互动的伦理边界?真正的文明旅游,不该以消费者的血肉之躯来测试猛兽的野性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