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乌克兰最高拉达又整新活,二读通过了一个法案,主打一个把年纪拉到极限,60岁还得上战场,没啥大病啥也不缺继续往前冲。这画面要搁国产电视剧都得让人说一句编剧都不敢写,现实乌克兰直接开卷,谁身体扛得住谁就是主力。有人笑称,爷爷们开始拼命年轻劲头都回来了,这兵,越当越没边,打到最后真的是全民皆兵,啥岁数都能整上,成了。
场面感很强,想一想乌克兰街头餐厅、地铁、公园,突然通知来了,你60了,走,体检,不缺胳膊不少腿就上前线,年轻时没当够兵,老了补上。法案说的明明白白,一,现役超龄身体没查出啥事儿,正常服役;二,本地招募遇到60上下,大夫一看,身体还行,就直接拉走。一个标准,能动弹的都别闲着。
乌克兰网友评论,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爸刚退,没想到还得返聘?”还有人调侃,“等我70了是不是直接安排,天灵盖还在就能扛枪?”一边是一线战壕年纪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市区的高官们倒是过得风生水起。这对比不说啥了,谁心里没点数。
说到底,这法案不就是把服役条件往上顶吗,不说明白,包装得漂亮:保卫国家。真保卫的是谁?不得不说,这轮“创新”法案背后就是极限压榨普通老百姓,18岁到60岁,60岁还不封顶,只要能喘气都行。有人问,为什么不降到16岁甚至14岁,把预备役拉满?理由太现实:往下降就要轮到自家孩子了。这法案就有点“你们去上,我在家待着”。掩盖不住一个事实,乌克兰普通老百姓保的不是自家家门口的安宁,而是自上而下的各种权力和利益。
看看美国,特朗普发声,本事甩手掌柜,嘴上直白,这不是帮我,这帮的是你们欧洲那帮国家。说白了,美国一撤手,一推锅,英法德那点子胆量撑不起大场面。欧洲支持声势大,真金白银出手不多,现在乌克兰往死里榨兵源,场面看着相当震撼。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更离谱。苏联那个年代,抗战时期死到悬崖边上才动员到中老年、妇女上前线。拿中国来说,当年真遇到敌人打到家门口,也不会啥都往上顶,拼的是全民的那种共识。可回到现在,乌克兰国内,民众用脚投票,谁愿意主动报名,有能力就跑,境外早排起长队,国内躲兵役的新闻常年霸榜。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很简单,没人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家园拼命,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说白了,没人觉得这是自己要保的国家。
再看议会里头,通过一项项法案,主动权基本全在手里,年轻人去完让中年人顶上,中年人不够把60岁以上全数补进队伍。下去就是身体没问题就别说不行。有没有想过一线到底需要什么兵源,不在于数量堆的多高,而在于背后的士气和归属感。你把国民拉到极限,士气早就被消耗光了。
法案背后折射出什么局面?一个国家的政策已经卷到全员出动,说明战争进入了持久拉锯状态。欧洲缺资源,美国扔点武器已经心不在焉,说到底还是乌克兰自己顶住一切。越打到后面,拼的就是国力和社会内耗谁最小,不是谁拉老人家上前线谁就能赢。
不少人吐槽,这场仗和“世纪保卫战”没啥关系,保的不是国土,而是一茬又一茬的利益分配。泽连斯基再怎么发声,这个法案一推出来,底层民众没有一点认同,只剩满地鸡毛,真打起来谁不想保命?乌克兰路上堵车,火车站排队,老百姓想方设法离开,这才是最实在的表现。法案写得再漂亮,底下人都用脚表达态度。
有人问,一个国家老兵都拉上阵,到底还能坚持多久?真碰到关键时刻,实打实拼的还是人心,服气不服气,一个社会有没有凝聚力。法案刺激一时,全民皆兵,士气反而更低,社会还剩下多少信任,外界看得清清楚楚。
前有欧洲强国摆烂,后有美国“走为上”,乌克兰这波自我消耗后劲还有多少,放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真不是喊两句口号能撑得下去。看着新闻有人说,这不是保卫国家,是让老百姓陪绑。一个国家,真正危险的不是兵源枯竭,而是没人信服,无论法案多少遍修,根本上解决不了士气这个大难题。
到头了,只要政策还绕开自己家孩子,百姓谁还信真心为民?老百姓啥都明白,战场要的是凝聚力不是年龄硬拼,推极限只会更分裂,最后苦的永远是普通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