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球场上王母娘娘与七仙女花式助威,掀起神话新潮流

如果你问我,谁能想出这种操作——让王母娘娘出现在足球赛场上,摇着玉如意还带着七彩仙女姐妹团,加油呐喊?那肯定得说是连云港的球迷们,这脑洞一开,怕是连隔壁花果山的美猴王都得竖大拇指佩服一句:“牛!”这玩意别说官方资料、历史考据,八成古籍里找不到。可偏偏在连云港的苏超比赛现场,这事儿就这么发生了。

第一眼看到照片,老实说,我还愣了一下:别是哪个舞台剧走错棚了吧?穿金甲的二郎神就在那儿嚷嚷,手边的啸天犬估计都想上场跑两圈。旁边的王母娘娘更是气场全开,祥云宝座一坐,仿佛随时能点化足球为仙丹。有人还cos成太白金星,扇着破扇子站边上,在这片绿茵场上给人一种“天宫年终运动会”的既视感。

但稍微仔细一琢磨,咦,这事还真合乎逻辑。咱们都熟,连云港跟神话传说打交道那可是老传统了。你看花果山,没它,哪来的齐天大圣?就问有哪个城市敢说自己山头蹦出来的神仙能顶孙悟空?没有!反正,孙大圣的老家认了,咱还怕多一个王母娘娘吗?更何况,这王母说不定跟花果山真的有点啥旧账,地方传说早安排明白了。

记得有次走花果山景区,就见过大伙津津乐道地指着那块“王母娘娘晒仙衣石”——摸上去那石头,还真就像有人随手把裙子往上一搭。老先生说,王母累了,歇歇脚,顺便晾件衣裳。“神仙也有人情味!”这是现场一个小朋友发自肺腑的感叹。他不知道,花果山的神话,从来都是这样和人间纠缠在一起。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好奇一个问题:王母娘娘究竟咋跟连云港搭上线的?按理说,这位娘娘主场明明在天宫瑶池,蟠桃会还年年热闹。那么,她凭什么换上江北腔,给连云港做“亲戚”?其实,这背后讲的不是血缘或者地理,而是一种“文化攀亲”。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咱平时串门拜年:大圣是自家“哥”,王母出镜次数又频繁,索性全家一锅端,把神仙请进生活,顺理成章。

想想也对。孙悟空、唐僧、二郎神、太上老君,小半个西游剧组都围着花果山转,王母娘娘再露个脸,不也合情合理嘛。你甚至能隔着历史的尘埃,嗅到那种“我们这里神仙扎堆,竞争压力贼大”的气息。看看考证资料,《镜花缘》里君子国、女儿国的地理范围还真差点正好卡在连云港附近。要是所有的神话人物都能在连云港“登记上户口”,那成啥,新时代神话宇宙中心。

再说了,每个城市都想要自己的文化代言。北有齐鲁孔子,南有苏杭白娘子,西安老字号“兵马俑”都能当网红,连云港不能捧捧自家“神仙牌”吗?这不,花果山下的新民俗园里,专门塑了王母赐福的场景;每年农历三月三,市集热闹得不得了,凉粉直接命名“王母娘娘的梳妆台”,谁吃谁长寿,谁买谁好运,讲究全靠嘴一张。

有些事你还真不能完全当玩笑。比如导游一本正经地给外地游客科普,说海那边的连岛,其实是王母娘娘的玉簪变的。有人信,有人乐,但谁都得承认,连云港人这种给生活加戏、给故事找彩的劲头,实属一绝。都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他们是真能把神话揉进一碗米饭、一碟小吃、一段早锻炼里。

苏超球迷助威也是如此。别人球场喊喊加油、甩甩横幅,连云港直接请神仙下凡,不带犹豫的。你以为这只是个噱头,其实里面大有“讲究”。王母娘娘属于长寿吉祥的象征,站在看台中央稳如泰山,仿佛给球队打了不败金身。有七仙女围着,寓意着团结合作、运气爆棚。“王母娘娘把仙露洒,足球队员脚生花”——歌谣信手拈来,现场气氛瞬间满格。网友还开玩笑:“和连云港踢球,不是对手,是闯天宫。”要我看,这梗得玩上热搜。

有意思的是,这种民俗玩得再花,也没人当真“拜神仙求胜”。大家心知肚明,王母娘娘不过是生活的隐喻、幸运的象征,是对日子风生水起的憧憬。这和迷信无关,跟自尊自爱还有点关系。把神话搬进现实,扮成神仙喊着助威,其实是连云港人“用力生活”的方式。你还真别觉得他们土,那可纯正的“文化自信”,走谁前头都不怕。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时代推移,神话不是不变的。过去王母娘娘是天界高冷女主,如今被搬进民俗剪纸里、变成文化市集上的IP形象,发饰都带着山海纹样。这算不算“国潮”?没准再过几年,王母娘娘还要开自己的表情包、短视频号。老太太都随风浪打,咱们有什么资格不接地气?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曲解”了神话本意?我觉得大可不必。神话的根就在民间,活在故事里、活在生活中。它的意义,不是某本古籍上那句自说自话的真理,而是真真实实扎在普通人一粥一饭、一颦一笑之间。你说年轻人玩cos、做助威团,老头大妈打太极,说跟王母的仙鹤学的步法,这本质不就是神话生命力的延续?用现代词说,就是“老传统时髦新玩法”。

还有个细节,说给外地朋友听,他们都觉得温馨又好玩。大爷晨练,模仿“王母仙鹤”;卖凉粉的阿姨自创方子,客人一买还乐呵呵安利:“加糖加醋,这才是王母娘娘喜欢吃的!”这不是“过日子的小确幸”吗?比起一本正经考据、苦巴巴拜祭,让神仙住进人情冷暖、烟火日常,才叫把文化玩出了人味儿。

深入想想,城市的身份归属感不就是这么建立的吗?不靠硬邦邦的地理边界,不仅是户口本一张纸,而是万千老百姓愿意认同同一家“神话朋友圈”。连云港人敢玩、会玩,并不怕你笑话,反而乐得被别的城市“抄作业”。“你们有熊猫基地,我们有王母粉丝团!”这就是活生生的文化自信,何惧人言。

到这里,其实谜底也就揭开了:王母娘娘咋成了连云港的“娘家人”?说穿了,人家不在乎所谓的“正统”,要的就是一份熟络亲情和好日子的念想。借用网络流行语,那就叫“神仙也接地气,幸福未必求远方”。这才是中国民俗文化活力十足的底色。别指望再去历史档案里考据“王母转正申请表”,还不如打一场球、喝一碗“梳妆台”凉粉,和大圣聊聊王母的老八卦。

下一次你逛到连云港,球场哪头传来阵阵仙乐,不要怀疑,王母娘娘可能正看你呢;要是卖凉粉的阿姨多给你加了一勺糖,别忘了微笑——谁让你走进了一座神话和凡人共舞的城市?这样有趣的地方,谁不想多待几天?

说到这,想问你一句:如果有一天,家乡也想请神仙下凡助威,你会pick哪位?快来留言聊一聊,让文创再飞一会儿呗!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