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CBA国内得分王的头衔和一份几乎到手的G联赛合同不要,跑去美国大学当学生?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琢磨一下,林葳这小子到底图什么?”
这个休赛期,中国篮球往外走的人不少。杨瀚森在开拓者那边已经开始新秀的旅程了,余嘉豪在西班牙联赛也打得有模有样,曾凡博还在为篮网的一个名额拼搏。大家的路子都挺常规,要么直冲NBA,要么去欧洲成熟的职业联赛历练。林葳,这个上赛季场均能砍下21分,季后赛更是飙到场均30.5分11助攻的狠角色,却选了条最让人意外的路。
说实话,当独行侠下属球队在G联赛选秀第八顺位摘下林葳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事儿稳了。这不就是最经典的路径吗?NBA选秀落选,然后去发展联盟打拼,争取一个被看到的机会。这剧本,我们都熟悉。可谁也没想到,林葳的经纪公司官宣的下一站,竟然是俄勒冈大学,去打NCAA。
这就很有意思了。他不是个高中生,他是个已经在CBA证明过自己的职业球员,一个能让同曦队史首次闯入季后赛的核心。放弃唾手可得的职业合同,重新回到校园篮球的体系里,这操作让不少圈内人都有些没看懂。
其实,这背后是笔明白账。G联赛是什么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型的球员市场,充满了身体天赋炸裂、急于表现自己的球员,战术体系相对简单,一切为了数据和机会。林葳的技术特点是以投射和节奏见长,身体对抗并非顶级优势,扔到那种环境里,很容易被淹没,打不出来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
俄勒冈大学就不一样了。作为NCAA的传统强校,他们有顶级的教练团队和战术体系。主教练已经给了林葳出场时间的保证,这意味着他能在一个更强调团队、更注重细节的环境里打磨自己的技术,尤其是组织和防守。这对他未来的发展,可能比在G联赛单纯刷数据要重要得多。
当然,钱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的NCAA有了NIL政策,简单说就是允许学生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姓名、形象和肖像权获得商业收入。林葳拿到的这份合同,据说不比他在CBA的收入低。既能在一个高水平、重体系的环境里提升自己,又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这选择一下子就显得明智起来。
林葳的这一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选择。他等于为中国的年轻职业球员们,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过去,大家觉得去美国打球,要么是天才高中生直接去挑战NCAA,要么就是成年职业球员去冲击NBA或者G联赛。现在,林葳告诉所有人,已经打了职业的球员,同样可以“回炉”NCAA,去接受更系统的篮球教育。
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俄勒冈大学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球员加盟过的排名最高的篮球名校。这扇门一旦被推开,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在国内联赛遇到瓶颈、或者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年轻球员,选择这条路呢?这或许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篮球的未来,可能就藏在这些看似“绕远路”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