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降息,A股第一波就是抢夺战略金属矿产,规避高估值科技股

美元降息周期下,A股市场对战略金属资源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当前市场呈现“降息-资源-通胀”的螺旋循环,建议优先配置稀土、钨、铜等政策与需求双驱动的品种,科技股可待估值消化后逢低布局。

以下为关键逻辑与投资机会分析:

一、战略金属的金融属性强化

美联储降息直接导致美元走弱,以美元计价的有色金属价格被动上涨。2025年9月数据显示,小金属指数年内涨幅达23.81%,稀土永磁板块上涨31.9%,黄金价格突破3600美元/盎司。

二、核心战略金属赛道

稀土(钕、镝等)

中国对14类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供给弹性收缩30%以上,钕铁硼磁材需求年增25%。

标的:北方稀土、广晟有色(2025年H1净利润同比+45%)。

钨、锑、钼

光伏玻璃(锑)、军工合金(钨)需求爆发,钨精矿价格创17.15万元/吨历史新高。

标的:厦门钨业(钨钼全产业链)、湖南黄金(锑矿龙头)。

铜、铝

铜供需缺口达66万吨(2025年),铝产能受4500万吨天花板限制。

标的:紫金矿业(铜资源龙头)、云铝股份(绿电优势)。

三、美元降息对A股市场的传导机制

流动性驱动

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走弱,以美元计价的有色金属价格被动上涨(金融属性强化)。历史数据显示,降息周期中实际利率下行,黄金、白银等无息资产的相对收益显著提升。

通胀交易升温

降息周期常伴随再通胀风险,黄金作为抗通胀工具配置价值凸显;铜、铝等工业金属因成本传导能力亦受益。

资金再配置

美元资产收益率下降,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A股战略金属板块成为外资重点配置方向。2025年上半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855亿元,重点布局电池、半导体等高景气行业。

四、科技股的短期资金分流与长期机会

资金分流现象

美元降息初期,市场更关注通胀对冲资产,科技股因高估值特性面临资金分流压力。2025年9月数据显示,科技板块资金净流入显著低于资源类板块。

结构性机会

半导体、新能源等细分领域仍保持强势,如北方华创等个股涨幅超45%。长期看,降息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AI、SaaS等高研发领域估值弹性仍存。

五、政策与资金动向

国家储备升级:2025年启动"战略金属储备2.0",新增钼、锑等10种金属,储备规模达GDP的1.2%。

资金流向:北向资金7月净流入小金属板块33.28亿元,稀土永磁板块吸金36.02亿元。

六、风险提示

短期波动:首次降息后3个月内,小金属价格可能出现30%-50%的剧烈震荡。地缘风险:刚果(金)、秘鲁等资源国可能提高资源税5-8个百分点。

市场观点与投资建议

当前市场呈现“降息-资源-通胀”的螺旋循环,战略金属的稀缺性和政策支持使其成为降息周期首选,建议优先配置稀土、钨、铜等品种兼具政策与需求双驱动。科技股需等待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或业绩验证,短期建议规避高估值标的,科技股可待估值消化后逢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