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后!中方首次增持美国国债,是因为特朗普“服软”了?

特朗普刚把对华关税延迟了90天,紧接着,中国又增加了1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表面看来,局势似乎还算平静,但仔细想想,美国的国债规模刚刚突破37万亿,每天醒来都要还掉250亿的到期债务。这一波1亿美元的增持,是帮了忙,还是暗藏玄机呢?

据8月15日美国财政部官网披露的6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来看,

到今年6月为止,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了9.1277万亿美元,比上个月多了802亿美元。其中,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是7564亿美元,比上个月多增持了1亿美元,这是今年3月以来首次增加持有量。

从4月开始的关税战以后呢,中国一直在持续减少对美债的持有量,所以这次数据显示中国又增持美债,很多人就在猜,难不成是中国在这方面让步了,才让中美关税暂时停止交锋?

其实说白了,6月的时候,美债各种期限的利率都往下走了,价格也涨了不少。要说这是不是中国又偷偷增持了,也不能排除,可能只是美债的名义价格回升,把TIC报告里显示的中国持有美债的市值给反弹了,而不是说中国主动买多了。

或者可以理解为,中国没有大动作,还是保持那样的持仓比例,或者说坚持把美债比重控制得比较低,结果就造成了美债价格涨了,然后中国的美债持有量也出现了一点增加。

8月11日,特朗普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签了个延长关税休战的协议。表面上看挺硬气,但实际上挺尴尬。所谓“关税武器”,早就狠狠砸到了自己脚上。

现在美国国债已经堆到37万亿美元,不到九个月就狂涨了1万亿。从7月3日开始,短短两天时间里,就新增了4100亿美元,特朗普那举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任。

而且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球投资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售美國政府的長期債券和企業債券。

一旦白宫开启“全民捐款还债”的途径,就说明了提前的警示:美债的规模迅速扩大,这种情况难以长久维持。

中国这1亿美债的增持,看起来像是小打小闹,但其实里面暗藏着不少玄机。

6月美债收益率下降,中国便顺势买入了不少短期债券,这也是“动态优化外汇储备”的常规操作。就像炒股票一样,跌得越厉害,总得补点仓——不过,补多少、什么时候补,都是需要拿捏的大学问。

别看现在只增了1亿,但中国还是掌握着美债的底牌。瑞士信贷算过账:中国每卖出10亿美债,美国就得多付1.2亿利息。这威慑的效果,比关税威逼还管用多了,你加税我还能忍着点,但债务崩盘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买入更多美债的同时,中国央行连续18个月不断大量买入黄金,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比例也涨到了12.8%,而且沙特石油甚至开始用数字人民币交易。这一手“左刀右花”的操作,真让美国咬牙切齿:一方面担心中国突然抛售债券,另一方面又怕被逐步架空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债就像一块烫手山芋,中国用石棉手套夹着,既不让它摔地引发炸锅,也不给自己烫伤,还趁机在一旁偷偷播下了新土豆(黄金加人民币)。

回头再看看那1亿美债增持,简直就像是在高压锅上松了一半的阀门,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不少。

可惜特朗普走的路挺险的:继续靠借新还旧。7月通过的“大而美”法案,让美债又猛增了7800亿。这操作就像用信用卡还花呗,越滚越吓人,真是把雪球越搞越大了。

中国有47%的美债将在三年内到期,回收本金这事儿自是理所当然。剩下的那些呢,基本就是“风险自担”——说白了,就是别怪我,时间窗口也过去了,崩盘的责任不归我。

美国这次的债务危机,就像那些年轻人用花呗买奢侈品摆拍一样,表面上看着刷点赞(盟友接盘),其实抵不住月底37万亿债务到期的短信(还款压力)。

中国黄金储备一跃突破2300吨,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份额也达到12.8%,美国还能不能靠航母舰队继续帮美元维护“生命线”啊?网友那话就不用多说: “当年你们用航母逼我们买美债,现在我们也是用美债来逼你们拆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