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台上的老板身上。
刚才还为那六万块补偿金窃喜的小伙伴们,这会儿脸上却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工资可以翻倍,但得放弃那六万块补偿金。”
老板的话像颗重磅炸弹,在这寂静的空气里炸开了。
我看到李姐手里的离职证明被攥得紧紧的,手都在抖。
毕竟六万块对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工资翻倍的诱惑同样让人心动,但谁也没想到,这份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竟藏着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秘密...
我是王小峰,今年二十八岁,已经在“创新科技” 这家公司做了三年客服主管。
说主管,其实就带了五个人的小团队,月薪七千五,在这个二线城市算中等。
今天上午九点,公司紧急召集了所有员工,四十二个人,一个不漏地全到了。
平时我们很难凑齐这么多人,这次却一下子全来了。大家小声议论,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
“肯定是关于年终奖的事。” 坐我旁边的李姐压低声说。李姐四十多岁,是财务老员工,已经干了五年。
“不太可能,年终奖不会搞得这么正式。” 我摇摇头,心里不太舒服,总觉得有什么阴云。
这时候,老板张总走了进来。他四十五岁,中等身材,总爱穿西装,看起来很精神。
但今天他的脸色不好,眼圈发黑,像是没睡好一夜。
“各位同事,今天召集大家,是有件很重要的事要说。”
张总声音有些嘶哑,“董事会考虑再三,公司决定…… 宣布破产。”
会议室顿时炸了锅—— 有人惊叫,有人开始抽泣,还有更多人满脸懵逼。
“怎么可能?公司不是一直挺好吗?” 销售部的小刘站出来质问。
“前几天不是还在招人吗?” 另一位同事也站起。
张总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我知道消息突然,但这是真的。
资金链断了,几个大客户一起撤单,我们已经无力回天。”
李姐脸色煞白,“那…… 我们怎么办?”
“大家别慌,公司破产了,但会按劳动法给大家足额补偿。”
张总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工作满一年,每人六万元补偿金,今天就能领。”
六万块!对我们这种月薪几千的人来说,的确是笔不小的钱。会议室的气氛稍微缓和了。
“不过有个条件,” 张总继续,“大家必须在今天下午五点前办完离职手续,签保密协议,不得向外泄露公司的经营状况。”
到了中午,公司变得乱成一锅粥。
有人忙着收拾东西,有人在和HR 办手续,还有人在打电话找新工作。
我坐在工位上盯着电脑里没处理完的客户问题,心情复杂。
三年了,说没感情骗谁呢?虽然公司不大,工资一般,但同事关系还不错,压力也不算大。
“小峰,你打算去哪儿?” 李姐走过来,手里拎着纸箱,装着私人物品。
“还没想好,可能先休息休息。” 我关了电脑,“你呢?”
“我这个年纪,再找工作难啊。那六万块够我缓冲一阵。” 李姐叹了口气,“真没想到会这样。”
这时销售部的小刘匆匆跑过来,“你们听说了吗?张总好像有新项目。”
“什么新项目?” 我和李姐异口同声问。
“刚才我去财务室办手续,听张总和 HR 小王说了新公司的事。”
小刘低声说,“好像有投资人愿意投钱,但需要核心员工。”
李姐皱眉,“真的假的?有新项目,为什么还要宣布破产?”
“谁知道呢,反正我是听到了。” 小刘耸耸肩,“估计是想重头再来吧。”
我心里开始打鼓。如果真有新项目,这次破产难道暗藏什么秘密?不过现在想太多也没用,先把手续办完再说。
下午三点,我在HR 办公室签下了离职证明和保密协议。小王看起来也不轻松,公司倒闭,她也得重新找工作。
“小王,听说张总有新项目?” 我试探着问。
小王抬头瞥了我一眼,嘴里好像想说什么,又突然停了下来,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先把手续办完吧。”
下午四点半,大多数员工都已经办好了离职手续。
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公司门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接下来的打算。
有的开始在手机上投简历,有的打算拿着这六万块补偿钱干点小生意。
“真舍不得啊。” 技术部的老张感叹,“在这儿呆了四年,没想到就这么结束了。”
“是啊,虽然公司不大,但气氛还挺好的。” 李姐也有点伤感。
正当大家准备各自散去的时候,张总突然出现在门口。他看上去比早上精神多了,脸上竟然还有点笑意。
“各位同事,等一下。” 张总大声喊,吸引了一堆人目光,“我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所有人顿时停了下来,好奇地盯着他。
“虽然公司破产了,但我刚接到一个新的投资机会。”
张总站在那儿扫视一圈,“有位投资人愿意投一千万,让我重新组个团队搞个新项目。”
人群里窃窃私语起来。
“新项目是干啥的?” 有人问。
“还是我们熟悉的业务,但规模更大,前景更好。”
张总声音里带着兴奋,“而且,只要愿意加入新公司的员工,工资能翻倍。”
“翻倍!” 这词一出,大家眼睛都亮了。我现在月薪七千五,翻倍就是一万五,在这个城市绝对算高薪。
“真的假的?” 小刘忍不住问。
“当然是真的。” 张总笑着点头,“不过有个条件,愿意加入新公司的,要主动放弃今天领的六万补偿金。”
这话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大家的火。
六万块补偿钱,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小。工资翻倍虽然诱人,但谁能保证新公司一定能成?万一又失败,不是白忙一场?
“张总,这个…… 能不能再考虑考虑?” 李姐小心翼翼地问。
“时间紧,投资人明天就要敲定团队名单。” 张总看了看表,“愿意加入的,现在就得表态。我至少得有二十个核心成员。”
人群开始分裂。有些年轻人眼里闪着光,毕竟工资翻倍太诱人了。可也有不少家庭负担重的,同事们明显犹豫着。
“我愿意!”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销售部的小刘,“我还年轻,就算失败了还能再来。”
“我也愿意。” 技术部的小李也举起手,“工资翻倍,这机会不多。”
渐渐地,又有几个人站出来。但更多人保持沉默,包括我。
李姐走到我身边,低声说:“小峰,你怎么看?”
“说实话,我有点拿不准。” 我坦白,“工资翻倍确实诱人,可要放弃六万补偿,也挺冒险的。”
“是啊,而且感觉这事儿本身怪怪的。” 李姐皱起眉头,“既然有投资人愿意投钱,为什么先说破产?干脆说公司转型不就完了?”
她这话让我警觉。这事儿的逻辑确实说不通。要是真的有新项目,何必搞得这么曲折?
“可能是在试员工的忠诚度吧。” 我猜测,“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继续干。”
“也说得有道理。” 李姐点头,但脸上还是满是疑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愿意留下来的已经十五个,多是年轻人。像李姐这样的年纪稍大、担子重的员工,大多选择了沉默。
张总显得有些急:“还剩五个名额,大家赶紧考虑。”
我心里打着激烈的算盘。六万补偿钱对我来说确实不少,能缓解不少压力。
可工资翻倍的机会又难得,要是新公司真成,长远收益肯定更高。
“小峰,你决定了吗?” 李姐问我。
“我……” 我正要说话,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
张总手腕上的手表,是块新表,看上去不便宜。
我记得他以前带的那块挺普通,什么时候换的?而且,公司都破产了,资金链断了,他哪来的钱买这种手表?
还有,今早他一副憔悴模样,现在精神头这么足,是不是太快了点?
我沉默了:“我得再想想。” 我对李姐说:“时间不多了,就剩最后五分钟了。”
张总有些着急地催促,“到现在,报名的已经有十八个人了,只剩两个名额了。”
这时候,财务部的老陈忽然站起来问:“张总,我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张总回头问。
老陈皱着眉头说:“如果我们真的加入那家新公司,劳动合同怎么办?社保呢?”
这问题很实在,张总愣了下,然后说:“这些细节问题,等明天公司正式成立后再说。现在主要是确认人员名单。”
老陈点了点头,但我能看出来,他眼里藏着怀疑。
五分钟真的很快过去,最终有二十个人决定去新公司,剩下二十二人选择拿补偿金离开。
“很好,人数正好。” 张总满意地点点头,“愿意加入新公司的同事,跟我去会议室签新协议;不加入的,去财务室领补偿金。”
选择离开的同事们陆续朝财务室走去,我站了半晌,最后还是跟着他们去了。虽然工资翻倍挺诱人,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到了财务室,小王正在发补偿金,每人都得签一份收据,确认收了六万块现金。
排在我前面的老陈感叹:“真是没想到啊,公司都说倒闭了,这补偿居然还这么多。”
另一个同事笑着说:“张总还算有良心的。”
轮到我时,小王递了个信封给我:“小峰,六万块,点一下。”
我接过信封,满满一厚捆百元大钞。签完收据,正准备走,忽然听小王小声嘀咕:“真希望你们做了正确的选择。”
“什么意思?” 我回头问。
她抬眼看我,欲言又止,最后摇头:“没什么,我随便说说。”
但我看得出,她神色复杂,眼里有忧虑,还有莫名的同情。
正当我准备离开,公司门口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本想不接,但铃声一响再响,没办法拿起来。
“喂,您好。”
“请问是王小峰先生吗?”
“是的,您是哪位?”
“我是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关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事情,需要和您核实几个情况。”
我顿时心头一紧:“什么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并没有申请破产。
更重要的是,三天前刚刚完成了一笔大额资金注入。您确定公司今天宣布破产了吗?”
我一下愣住。没申请破产?还有大额资金注资?那张总今天说的话……
“先生?您还在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在…… 在。” 我声音有点颤,“您说的都是真的么?”
“绝对是真的。我们也发现,公司账户上的钱非但没问题,反而比以前充裕得多。如果方便,希望您能过来做个笔录。”
挂断电话后,我脑袋一片空白。如果公司没破产,张总为什么要撒谎?还让我们签保密协议…… 一股恐惧感瞬间涌上心头。
我冲向会议室,那二十个选去“新公司” 的同事和张总都还在那里吧?
门一推开,我愣住了—— 会议室竟然一个人都没,桌上散落着几张文件,椅子歪歪斜斜,显然都是匆忙留下的。
那二十个选择加入的同事,还有张总呢?全无踪影。
我快步走向张总办公室,门锁着。透过玻璃窗,办公桌空了,连电脑都不见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人去哪儿了?” 我自言自语,心里越发不安。
这时,小王从财务室走出来,看到我一脸惊慌,叹了口气:“你发现什么了?”
“你知道他们去哪了吗?” 我急切问。
小王没有直接回答:“跟我来,有些事情,我得告诉你。”
我们来到她办公室,小王关门,脸色很严肃:“小峰,你还记得三个月前来公司那个财务顾问吗?”
我努力想了想:“你是说那个姓林的女人?”
“对,林慧。” 小王点头,“她不是普通的财务顾问,而是专门做企业资产转移的专家。”“什么意思?” 我问。
小王声音压得特别低,“就是帮企业老板,合法地把公司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或者挪到海外。
这三个月,张总一直在和她暗中合作,偷偷把公司的钱往外搬。”
我顿时头一阵晕乎,“你是说…… 张总在掏空公司?”
“不仅仅是掏空。” 小王摇头,“更可怕的是,他还设计了个骗局。”
他打开电脑,给我看一份文件:“这是公司的真实财务状态。
根本没破产,反倒上个月还拿到了一笔八百万的政府扶持资金。”
我看着屏幕上的数字,目瞪口呆:“那为什么还要假装破产呢?”
“因为他要跑路。” 小王声音有点发抖,“但是直接跑路太明显,会被怀疑。
所以他设了这个破产的幌子。表面上说是给员工赔偿,实际上是在掩盖真相。”
我突然想到,那些选择加入“新公司” 的二十个人,“他们怎么办?”
小王脸色更重了:“他们签的根本不是新公司的协议,而是放弃追究权利的免责协议。”
“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们连工资翻倍的承诺都拿不到,基本补偿金也没有。
而且签了免责协议,以后发现被骗也难以用法律手段索赔。”
我背后一阵发凉:“那他们现在在哪儿?”
“应该被带去什么地方集中培训了。”
小王苦笑,“张总跟他们说,新公司需要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不允许和外界联系。
等一个月后,张总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彻底明白了,这就是个精心安排的骗局。
张总用假破产来筛人,贪图高薪放弃补偿的,最终一个都得不到。
反而那些拿补偿走人的,才是最聪明的。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我问。
“因为我心里过意不去。” 小王低着头,“我其实也是计划里的一员。张总答应给我五十万的好处费,让我帮着演这出戏。”
“可我没想到有这么多同事会被骗。” 小王眼眶红红的,“特别是看到小刘他们那么兴奋地签协议,我开始后悔了。”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消化这所有信息:“那现在怎么办?”
“我准备去自首了。” 小王站起来,“把所有证据交给相关部门,争取尽快阻止张总的计划。”
“那些被骗的同事怎么办?”
“只能希望警方能及时找到他们。” 小王掏出一个 U 盘,“这里面有张总转移资产的所有记录,还有那个林慧的联系方式,应该能帮警方锁定线索。”
我接过U 盘,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为什么选我告诉这些?”
“因为你是少数几个还保持理性的人。” 小王看着我,“而且,我需要你帮我作证。”
这时,我的手机又响了,还是刚才那个工商局工作人员。
“王先生,我们刚接到举报,说创新科技涉嫌诈骗。您现在在哪儿?需要马上了解情况。”
我瞥了眼小王,她向我点点头。
“我在公司,马上把情况说清楚。”
两个小时后,公司来了十几名警察和工商局工作人员。小王主动交出了所有证据,详细讲述了整个诈骗计划。
“张总现在人在哪儿?” 警察问。
“应该在郊区一个培训基地。” 小王提供了地址,“张总租了那里一个月,打算把员工关着,等风头过去就跑。”
警方当即派人去那个地方。我也赶紧联系了那些选择拿补偿金的同事,把事情说明白。
“什么?小刘他们被骗了?” 李姐听到后一时间愣住。
“是,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点。” 我简单说了一遍经过。
“太可怕了。” 老陈也赶来,“幸亏我们没被高薪冲昏头脑。”
晚上八点,警方传来消息,张总和那二十名员工都找到了。
张总想逃跑被当场抓住,那些员工被困在培训基地,手机被没收,但没人受伤。
三天后,整个案情终于浮出了水面。
原来,张总两年前就开始策划这出戏。
他先通过各种手段拿到政府扶持资金,然后暗地转移资产。
为了掩人耳目,他设了这个假破产的剧本。最阴险的地方,就是他抓住了人性的贪婪。
工资翻倍的诱惑,让不少员工直接放弃了应该拿到的补偿金,签下的协议竟然把张总所有责任都推脱干净。
就算以后真东窗事发,这些员工也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
“要不是小王良心发现,要不是工商局的介入,这整个骗局可能真的会得逞。” 办案的警察无奈地说。
被骗的二十个同事陆续被救了回来。小刘显得很沮丧:“我真不敢相信,六万块钱就这么没了。”
我安慰他说:“别太自责了,谁都可能被骗。主要是张总演技太高超。”
李姐忽然问:“还有个问题,我们拿到的那六万块补偿金合法吗?”
警方确认,因为公司确实解散了员工,这笔补偿金是合法的。而且由于张总的诈骗行为,法院会优先保护员工的权益。
一个月后,案件审理结束。张总被判十年有期徒刑,所有非法所得也被追缴回来。
被骗的员工们最终拿到了应有的补偿,虽然没拿到翻倍工资,可至少没赔进去全部。
而小王因为主动自首配合破案,判了一年缓刑,算是从轻处理了。
“真没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题,背后竟然隐藏如此复杂的阴谋。” 李姐感慨着。
我们几个拿补偿金的员工偶尔聚在一起回忆这段经历,每次一说起,大家都心有余悸。
“说实话,我当时也差点心动了。” 老陈坦言,“工资翻倍,谁能不动心呢?”
“关键是要保持理智。” 我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尤其在这种情况下。”
小刘现在已找到新工作,薪水比以前还高。他经常对我们说:“这次经历教给我一句话:贪心是魔鬼的诱饵。”
半年后,我也换了工作,在一家更大的公司做部门主管,月薪九千。虽然没张总承诺的那一万五高,但我很满足。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选了相信张总,现在大概一无所有,还可能要背法律责任。
那六万补偿金,不仅给了我缓冲时间,更让我明白了,诚实和理性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
一年后的某天下午,我在咖啡厅偶遇了小王。她已经服完缓刑,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
“小峰,好久不见。” 她看着我,气色挺不错,“听说你发展得挺好?”
“还行吧。” 我点了杯咖啡,“你呢?最近怎么样?”
“挺好啊,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踏实。” 小王笑笑,“这次经历让我学明白了,钱慢慢赚没问题,良心和诚信才是无价的。”
“当初要不是你说出真相,后果真不敢想。” 我由衷地说。
“其实我要谢谢你们。” 小王摇头,“是你们的信任让我鼓起勇气讲真话。如果没人相信我,我可能永远背负这罪恶感。”
我们聊了很久,从骗局谈到人性的复杂,再聊到工作的意义和生活态度。最后小王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人生路上总有各种选择,有些看起来很诱人,但背后往往藏着陷阱。
真正的智慧,不是抓住所有机会,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拒绝。”
这句话至今印在我心里。
每当面临重大抉择,我都会想起那个下午,想起张总虚假的承诺,想起那些被贪念蒙蔽的同事,想起小王最后的良心发现。
那六万块补偿金,我花了一部分当生活费,剩下存起来,不是舍不得花,而是用来提醒自己,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理智、诚信和良知。
回头想想,那看似简单的选择题—— 六万现金还是翻倍工资承诺,其实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考验。
选择补偿金的人,看似保守,实则理智谨慎;
选承诺的人,表面积极,背后却是贪婪和冲动。
生活就是这样,真正的智慧藏在最朴素的选择里。
诱惑再大,也要保持头脑清醒。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完美机会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