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券商营业部的交易大厅里,欢呼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一场波澜壮阔的行情正在上演,而监管层已经开始悄悄给市场降温。
“别纠结了,成交量上来就是好事!”一位私募经理语气坚定地说道。交易员则回应:“成交量上来了,风险也跟着上来了,杠杆还在!”这段对话恰似当前A股市场的缩影,既有对行情的兴奋,也掺杂着对风险的担忧。
自今年4月以来,中国股市强势反弹,主要指数涨幅超过20%,上证综指创下十年新高,沪深300指数自年内低点反弹逾20%。
1 监管层悄然出手,抑制投机升温
9月初,市场传来重大消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为股市投机行为降温。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最近几周向决策层提出的措施包括取消一些卖空限制。
监管层还在研究遏制投机交易的办法,担心市场急转直下会让散户蒙受巨大损失。鉴于2015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牛熊转换仍历历在目,官员们希望培育更加稳健的上涨行情。
2 具体措施连续出台,严查资金违规入市
监管机构已动员全国的金融机构助力达成稳定市场的目标。银行被要求调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情况。
监管部门监测发现部分投资者利用网络信贷平台加杠杆入市。券商则被要求不要过度宣传其全天候的新开户服务。
8月份散户新开证券账户数量同比飙升166%,监管层明显希望给这一热情降温。
社交媒体平台也被警示不得过度炒作牛市、融资交易创新高以及银行存款转投股市等内容,以免误导新手投资者。任何违规和非法荐股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
3 央行大规模逆回购,释放流动性6000亿
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将于9月15日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这一操作规模远超往常,采用了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种价位中标方式。央行这一举措意在为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性。
4 国务院政策助力,市场信心回暖
9月15日盘前,一则重磅消息打破了市场的宁静。国务院适时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对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成都、重庆在内的十个城市圈,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这并非简单的政策通知,而是在土地、人才、资本等关键要素配置机制上的一次“开闸放水”,为期两年。市场普遍解读为,此举将为未来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扫清障碍。
5 外部环境提供利好,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
放眼全球,外部环境也为A股的反弹提供了有利条件。8月美国PPI同比增速放缓,再次点燃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
全球流动性的想象空间被迅速放大,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回暖。高盛数据显示,8月对华对冲基金净买入额创近年新高。
然而地缘贸易的“小摩擦”并未消失。墨西哥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宗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消息传来,引发市场短暂反应。
寒武纪股价大跌11.9%,芯片板块半日挫6%;旅游股却逆势上升3.6%,零售连锁多股涨停。
市场从未循规蹈矩,政策放出利好,资金蜂拥而至。创业板指暴涨超过5%,重返3000点上方,但这场看似一面倒的胜利,背后却隐藏着不确定性。
任何违规和非法荐股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监管层正小心翼翼地走在市场热情与风险控制的钢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