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邪门不邪门?
乌克兰那边,居然有人开始嘀咕起了亚努科维奇的好。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十年前被赶下台,脑门上被烙了个“叛国贼”印章的前总统。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家闹了十年蟑螂,突然有一天你开始怀念起闹耗子的日子,起码耗子个儿大,还好抓一点。
这剧本要是放十年前,谁敢这么写,简直是疯了。
那时候的基辅独立广场,乌泱乌泱全是人,个个热血沸腾,高喊着“荣光归于乌克兰”,那股劲儿,恨不得立刻把他挂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再吐上几口唾沫。
那时候的他,就是腐败、亲俄、独裁的活靶子。
可谁能想到,十年一晃,炮火连天,日子过得稀巴烂,社交媒体上,总有人幽幽地来一句:“起码那时候天然气便宜,不用天天躲在地下室啃发霉的面包。”
这话听着,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咱把时间往回倒,倒到那哥们儿还在台上那会儿。
说实话,亚努科维奇这人,算不上一代明君,甚至有点土财主的油腻感,家族贪腐那点破事儿,传得满天飞。
他那套治国理念,说白了就是“走钢丝”,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反复横跳,跟个技术不咋地的杂技演员似的。
一边跟欧盟抛媚眼,画自由贸易的大饼;一边又跟隔壁的普京勾肩搭背,续签个黑海舰队的租约,换点打折天然气。
这套“骑墙”的骚操作,在乌克兰这种地方,玩砸了就是粉身碎骨。
果不其然,他玩脱了。
2013年底,眼看就要跟欧盟签字了,他临门一脚,突然急刹车,调头就想往俄罗斯的怀里钻。
好家伙,这下可捅了天大的马蜂窝。
西部的亲欧派感觉智商和感情都受到了侮辱,那火气“噌”一下就上来了。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金雕”部队血染广场,他自个儿连夜跑路,润到了俄罗斯。
他这一跑,直接把克里米亚跑没了,把顿巴斯跑乱了,也把乌克兰最后那点安生日子彻底跑丢了。
当时的人们,以为赶走了“恶龙”,迎来的会是勇士和光明。
结果呢?
这十年,简直是在泥潭里打滚,越陷越深。
西方许诺的那些玩意儿,听着比唱的还好听。
嘴上喊着3800亿美元的援助,真金白银到手的有多少?
3000亿!
你以为这就完了?
大头一分没进乌克兰的口袋,左手倒右手,全进了自家军火商的腰包,成了人家财报上闪亮的KPI。
美国那边更绝,给了660亿军援,扭头就让你拿价值上万亿的矿产来还。
这哪是援助?
这不就是趁你病要你命,签的不是合作协议,是现代版的卖身契。
所以啊,现在你再回头看,就能咂摸出点味儿了。
为啥有人开始“怀旧”?
那真不是觉得亚努科维奇是个好东西,而是一种对残酷现实的绝望。
就像一个人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会突然怀念以前得感冒发烧的日子,虽然也难受,但好歹有盼头。
最新的民调显示,乌克兰希望赶紧谈判结束冲突的人,比例已经窜到了69%,这是一个能让基辅高层后背发凉的数字。
老百姓的耐心和血槽,都快被磨光了。
这种情绪,在乌克兰东部,那更是压都压不住。
那边的人,本来就跟俄罗斯沾亲带故,当年亚努科维奇跟莫斯科搞好关系,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现在呢?
家变成战场,邻居变成仇人。
这种天翻地覆的落差,让他们对当年那个“亲俄”的总统,产生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
这不是翻案,这是在用一种扭曲的方式喊疼。
小国的悲哀,就在这儿。
你以为你在选边站队,其实你只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子儿。
东西两边的大佬一掰手腕,最先被碾碎的永远是你。
你想左右逢源,结果可能是两头不讨好;你想铁了心跟一个大哥混,结果可能就是大哥让你去“填线”,流干最后一滴血。
亚努科维奇的个人悲剧,和今天乌克兰整个国家的困境,说到底,都是同一个悲剧的不同演法罢了。
所以,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乌克兰人后悔了”这种标题时,别急着嘲讽。
那背后,是一个国家被活活撕裂的伤口,是无数普通人想过安生日子而不得的哀嚎。
你说,当活下去都成了一种奢望,记忆里那个曾经面目可憎的魔鬼,是不是看起来,也没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