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除夕夜,16台披着东北花袄的机器人把秧歌扭进10亿人客厅时,没人知道后台监控屏前蹲着个穿拖鞋的80后老板。更魔幻的是当王兴兴在达沃斯说出"公司连续五年没亏过钱",整个亏损了十五年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突然死寂——行业研究报告里的"必然烧钱定律",被他家四足机器狗啃碎了。
证监会官网2025年7月披露的文件敲下实锤。
宇树科技正式启动A股上市辅导。
中信证券的辅导报告写得清楚。
创始人王兴兴捏着34.763%表决权坐在头把交椅。
这位1989年出生的工程师通过个人持股23.8216%。
还掌控着员工持股平台10.9414%的投票权。
辅导期刚拉开序幕。
券商最早将在十月做上市资格评估。
时间倒回三个月前那场春晚。
身高1.8米的H1机器人搭载22颗自研电机登上舞台。
最大关节扭矩飙到360牛米的技术参数。
让它的秧歌步踩点精准得像节拍器。
当晚淘宝同款搜索暴涨2600%。
但这波流量只是锦上添花。
四足机器狗才是真金白银的奶牛。
2024年全球卖出的机器狗里,十只就有七只贴着宇树Logo。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2.37万台的年销量数据背后。
是京东旗舰店里标价9997元的Go2基础款。
还有挂载设备卖到4.5万的Pro版。
粗算下来这四条腿的生意味道。
去年就踹开十亿元营收大门。
高校实验室才是大客户聚集地。
天眼查页面划过清华、浙大、中南等名校采购记录。
消防队的灾难救援现场。
矿场的坑道巡检点。
都有宇树产品在爬坡过坎。
现在打开宇树旗舰店。
最显眼位置挂着人形机器人G1的预售页面。
9.9万的亲民标价下方却有行小字:续航实测3小时。
这和实验室里插电运转的H1完全是两码事。
资本市场的嗅觉比消费者更敏锐。
2016年北京中关村的某个咖啡座。
前roobo总裁尹方鸣掏出200万换回20%初创股权。
这笔种子轮投资撑到2018年终于开花。
极客公园张鹏拉来的茶局上坐着雷军王兴等大佬。
最终却只有自家变量资本和何小鹏的宾阖资本掏钱买单。
转折点在2020年悄然降临。
红杉中国联手德迅投资砸下数千万。
短短五个月后又追投Pre-A+轮。
当2021年顺为资本带着千万美元杀入时。
雷军看着Go1产品全球预售数据松口气。
总算没错过第二轮上桌机会。
2024年才是资本狂欢的顶峰。
二月完成近10亿B2轮融资时。
当年茶局上静坐的王兴终于出手。
美团战投部门带着支票补票入场。
九个月后80亿估值再添把火。
北京机器人基金追投的公告里埋着伏笔。
时间快进到2025年盛夏。
六月交割的C轮融资变成巨头卡位战。
移动腾讯阿里吉利蚂蚁组团领投7亿。
估值牌面直接抬到120亿。
首程控股七月初追涨公告泄露天机。
当月估值已跳到130亿。
股东榜此刻仿佛科技春晚嘉宾名单。
美团系的汉海信息持有8%当上二股东。
从种子轮死磕到现在的红杉握紧6.92%。
四年前入局的雷军系顺为资本占股4.93%。
而当年种下200万种子的尹方鸣。
2020年套现离场赚五倍时笑得很满意。
现在深夜刷到宇树上市新闻不知会否手抖。
股改早在五月铺好了红毯。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牌取代旧招牌。
产业观察家梁振鹏的预判在圈内流传。
科创板审核最快能让机器狗半年内敲钟。
毕竟那里给出55倍行业市盈率。
比港股同类高出三成有余。
中信证券辅导报告翻到风险页。
持续盈利的技术公司底下压着注脚。
22项自研关节电机的专利墙够不够高。
强化学习算法能不能撑起消费市场。
春晚光环下的宇树实验室里。
王兴兴正盯着G1充电指示灯闪烁。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