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若遭遇“海底消失”,1.2亿民众去向成谜?联合国已有定规

最近日本鹿儿岛的吐噶喇列岛,那叫一个闹腾。从六月底开始,二十多天里,脚底下的大地就没消停过,愣是抖了两千多次,最厉害的一次有5.5级。

岛上的人估计魂都快摇散了,超市货架被一扫而空,游客更是跑得比谁都快。

这事一出,一本叫《我所看见的未来》的老漫画又被网友们从故纸堆里扒了出来。书里神神叨叨地说,今年七月五号有大灾难。你说巧不巧,那天日本还真就震了一下,五级多。

尽管专家们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反复强调这纯属巧合,可架不住老百姓心里直犯嘀咕。

说到底,日本就坐在这火药桶上,脚底下那几个板块天天“打架”,小震跟家常便饭似的。这种持续的恐慌感,让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又火了:万一哪天日本真“沉”了,那1.2亿人能去哪?不少人下意识地就把目光投向了我们。

咱们这儿可住不下

还真别说,确实有些日本人对搬来中国挺期待的。他们觉得中国地方大、粮食多,路啊桥啊修得又好,简直就是完美的避难所。甚至有人已经在网上开始“画大饼”了,煞有介事地要把日本人按经纬度安排到咱们各个省份。

但这终究是白日做梦。就算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凭什么要敞开大门呢?历史留下的伤疤,可不是几十年就能长好的。那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至今还没愈合,而日本在某些问题上的态度,还时不时地来戳一下,疼得很。

真到了灾难那天,我们不拍手叫好,就已经算是最大的善良和克制了,怎么可能还去接纳整个民族的迁移?

再说点实际的,咱们自己14亿人已经够挤了,资源和环境压力本来就大。突然塞进来上亿的难民,别说吃饭喝水了,整个社会秩序、资源分配、国家安全都得被冲垮。这根本就是一道无解的题。

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

其实,这种一个国家因为天灾要“举国搬迁”的极端情况,联合国那边早就有预案了。什么“气候难民安置机制”,还有那个《仙台减灾框架》,核心思想就一句话:责任大家一起扛,人口全球分流。

说白了,就是不能让一个国家把所有压力都背了。联合国会出面协调,把受灾国的人口打散,有计划地安置到好几个国家去。按照这个玩法,就算日本真的需要搬家,第一个考虑的也绝对不是中国。

在联合国的方案里,韩国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优先级可比我们高多了。韩国港口多,船靠岸方便,接人效率高。俄罗斯远东那边呢,地广人稀,大片土地闲着没事干,正愁没有劳动力去开发。对日本来说,这些地方才是更现实、更符合国际规则的选择。

地球另一边的亲戚

那么除了这些邻居,日本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后路?你别说,还真有,而且远在地球的另一头——巴西。这地方,甚至被很多人称为日本的“第二故乡”。听着挺玄乎,一个在亚洲,一个在南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怎么就成亲戚了?

这事儿得从上个世纪说起了。巴西国土面积世界第五,超过八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但人口才两亿多,地多人少,劳动力缺得厉害。为了发展经济,巴西政府满世界找人来干活。他们最开始想的是中国人,可咱们老祖宗讲究“落叶归根”,愿意拖家带口跑那么远的人不多。

这时候,他们找到了日本。那会儿的日本刚搞完明治维新,社会乱糟糟的,很多底层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一听说去巴西有活路,不少人就心动了。1895年,两国签了个友好条约,算是给大规模移民开了绿灯。从那以后,一船又一船的日本青壮年就被送到了巴西。

他们在那里扎下根,和当地人结婚,一代代传了下来。一百多年过去,现在巴西的日裔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他们不光形成了庞大又稳固的社区,在经济上也混得风生水起,手底下有的是农场和工厂。那儿才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也早就有了接纳同胞的社会基础。

结语

所以说,如果日本真要为自己的未来找条后路,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可能接纳他们的邻国身上,还不如早点去巴西多下点功夫。无论从历史情感、国家现实还是国际惯例来看,中国的大门都不会为他们敞开。地球的变化越来越快,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与其等到灾难来临时幻想不切实际的救援,不如踏踏实实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毕竟,求人不如求己,这才是最靠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