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燃烽火,革命洪流卷全国:详解各省独立之路,及孙中山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序幕。这场突如其来的起义,如何迅速演变为席卷全国的独立浪潮,并在复杂多变的权力博弈中,最终塑造了一个新生政权的雏形?

烽火燎原:各省纷纷响应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迅速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紧随其后,华中与西北地区的多省份快速响应。10月22日,湖南光复,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率先起事并迅速建立军政府。然而,湖南政局很快迎来变数,立宪派代表谭延闿通过一系列运作,在短短九天内便掌控了权力,取代了焦、陈二位都督。

同日,陕西也宣告光复。革命党人经过周密商议,推举张凤翙为领导。起义军成功攻占军械局,次日更是攻破了满城,西安城随之光复。此后,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主要官员由哥老会成员担任。

10月24日,位于湖北东侧的江西九江率先反正,随后南昌也在10月31日实现光复。尽管如此,江西政局初期并不稳定,都督一职频繁更替,直至李烈钧接手后才得以安定。

10月29日,山西省响应起义,太原城内,起义军击毙了巡抚陆钟琦,阎锡山与温寿泉被公推为正副都督。清廷曾试图派党人吴禄贞平乱,但他不幸被刺。山西随后遭遇北洋军反扑,太原一度失守,但河东地区仍在坚持抗清。

同一天,遥远的云南也传来了独立的消息。滇西腾越由同盟会员张文光领导,率先发动起义并宣布光复。两天后,即10月31日,昆明城内的起义军在蔡锷的指挥下,成功攻克城池,成立了云南军政府。

风云变幻:江南与西南联动

进入11月,更多省份相继加入独立的行列。其中,富庶的江南地区,其光复对革命阵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1月5日,上海的革命党人在陈其美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成功夺取江南制造局,并成立了沪军都督府。

同日,江苏苏州也在民团和新军的推动下,巡抚程德全审时度势,宣布独立并就任都督。到了12月2日,徐绍祯率领的江浙联军更是攻克了南京,这不仅使南京光复,也连接了宁汉两地的革命力量,初步奠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浙江同样在11月5日宣告独立。杭州起义军成功逮捕了巡抚,并推举了在地方享有崇高声望的翰林汤寿潜为都督。在西南边陲,贵州自治学社在11月5日推动起义,陆军小学堂的学生率先采取行动,迫使巡抚承认独立,成立了贵州军政府。

11月7日,广西巡抚沈秉堃与王芝祥、陆荣廷等地方实力派商议后,决定宣布独立。不久后,沈秉堃借口北伐赴湘,陆荣廷遂继任都督,开启了他对桂省的长期统治。

11月8日,安徽的寿州率先光复。在省城安庆,咨议局在风起云涌的民军声势下,被迫宣布独立,并推举巡抚朱家宝为都督。11月9日,福建的革命党人与新军统制孙道仁密切合作,成功攻克了福州城内的旗界,总督松寿自尽,福建都督府随之成立。

同一天,南方的广东也宣布独立。水师提督李准洞察时局,在立宪派的推动下,促成了广东的反正。胡汉民被推举为都督,并迅速组织了广东军政府。然而,北方的山东却经历了短暂的独立。11月13日,山东宣布独立,巡抚孙宝琦出任大都督。但由于山东是直隶的门户屏障,清廷迅速采取反击措施,导致山东仅在12天后,即11月24日便宣布取消独立。

在遥远的西南,四川的荣县早在9月25日便率先独立。到了11月22日,重庆也宣告光复,成立了蜀军政府。随后的11月27日,统兵入川的端方被刺身亡,四川总督赵尔丰在大势所趋下,被迫宣布地方自治。尽管如此,成都政局仍不稳定,12月8日发生兵变,都督出逃。最终,尹昌衡平息了兵变,并擒杀赵尔丰。1912年2月,重庆与成都的军政府合并,四川得以统一。

海陆并进:孙中山与政府诞生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收到黄兴关于武昌新军即将行动的电报。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暂时留在海外,以便为未来新政府争取国际支持,他说:“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

从10月到11月,孙中山积极穿梭于美国、英国和法国。他会见当地侨胞、政界领袖和银行团负责人,力促各国停止对清廷的借款,并呼吁对革命政府提供援助和承认。期间,他发表了《通告各国书》,阐明新中国的政策,并预示未来中国将“行开放主义”,欢迎外资进入。欧美报章当时多报道孙中山将出任总统,武昌军政府也以其名义发布命令,但他对此表示“毫不介意”,仅强调自己愿意担当中国前途的责任。

尽管各地光复势如破竹,但北洋军的强大攻势使湖北军政府屡屡受挫,国内“议和”与“虚位待袁”的呼声日渐高涨。面对革命成果可能付诸东流的危险,众多革命党人及各省军政府深感焦灼,纷纷致电催促孙中山迅速回国主持大计。江苏都督程德全在11月14日致电各省,明确指出孙中山“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

在全国上下的热切期盼中,孙中山于11月24日从法国马赛登轮回国,并于12月25日抵达上海。他的归来迅速扭转了混乱局面,各省军政首脑、公团党派函电往来,热切欢迎并推举他为总统。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齐聚南京,举行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以绝对多数票成功当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赴南京,宣誓就职,庄严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结语

从武昌首义的一声枪响,到15省次第独立,再到孙中山归国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场革命浪潮在短短数月间,彻底颠覆了延续千年的旧秩序,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