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崛起超级大国浮现,中国能否上榜?美国仍能称霸?

你猜怎么着?这几天我翻历史书,越翻越觉得世界霸主这事儿跟轮流坐庄似的。你看啊,葡萄牙那会儿多风光,靠着几艘小船就敢往未知海域冲,硬是闯出个大航海时代。我上次去里斯本,站在贝伦塔边上都能想象当年帆船出港的场面。可后来呢?荷兰人精啊,愣是把生意做到全球,“海上马车夫”这名号听着就透着股机灵劲儿。

再往后轮到英国发力了。他们搞工业革命那阵子,曼彻斯特的纺织机昼夜不停,浓烟把天都染灰了。我祖父年轻时在利物浦码头干活,说满眼都是挂着米字旗的远洋巨轮。但日不落帝国终究也落了,打完两场世界大战元气大伤。倒是美苏两家趁机崛起,像我家胡同口那两棵老槐树,突然就蹿成了参天大树。可惜一山难容二虎,苏联解体那会儿我正上初中,电视里播着红场降旗的画面,教室里鸦雀无声。

要说现在谁有能耐接棒?我琢磨着得满足几个硬杠杠:地盘得够大,资源要丰富,人口还不能少。印度朋友拉吉总跟我掰扯这事,他掰着手指头数:“瞧瞧咱恒河平原,种啥长啥!”确实啊,他们那耕地面积看着就眼馋,火车经过旁遮普邦时,窗外稻田绿得晃眼。虽然英国殖民留下不少烂摊子,可加尔各答那些老港口、孟买的纺织厂底子还在。上次视频他还嘚瑟班加罗尔的新办公楼,玻璃幕墙亮得能照出云彩——“亚洲硅谷”这名头还真不是白给的。

不过印度这牌局玩得心惊胆战。记得去年边境冲突时,拉吉连夜给我发消息:“你说要是打起仗来,我们这十几个邦…”话没说完,但意思我懂。他们那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真要遇着大风浪,船体接缝处嘎吱作响的声音隔着印度洋都能听见。

要说稳当,还得看俄罗斯。前年冬天我去莫斯科出差,零下二十度裹着貂皮还打哆嗦。当地导游伊万灌着伏特加嚷嚷:“冷怕啥?咱地下埋着够烧五百年的天然气!”这话倒不假,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全是林海雪原,贝加尔湖蓝得像块大水晶。更别提那些继承自苏联的钢铁洪流——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T-34的履带痕迹还刻在水泥地上。

但俄罗斯的日子过得拧巴。有回在圣彼得堡超市,我看大妈们对着涨价的黄油直摇头。伊万苦笑着比划:“我们就像抱着金饭碗要饭。”石油天然气卖得比矿泉水贵不了多少,寡头们还拼命往塞浦路斯转钱。你说这经济能好得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欧洲或亚洲哪边打起仗…咳,你见过军火展上俄国展台那人气吗?订单能接到手软。

说到这儿该提咱自己了。小时候听爷爷讲民国往事,火柴叫“洋火”,铁钉叫“洋钉”。现在呢?我书桌上摆着华为手机,车间里跑着国产机械臂。上周去贵州出差,山里那座“中国天眼”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五百米口径的大锅盖接收着宇宙信号呢!

不过咱也别光顾着高兴。前阵子芯片被卡脖子的事多闹心?我邻居老王在东莞开厂,愁得天天揪头发:“光会拧螺丝不行啊!”好在现在满大街新能源车跑得欢,光伏板在西部戈壁滩铺成蓝色海洋。那天看新闻说空间站又对接成功了,弹幕刷得屏幕都看不见字。

说到底霸主这位置烫屁股。美国现在瞪着眼盯咱们,贸易战打得跟打地鼠似的。但你要问怕不怕?去年国庆带孩子看《长津湖》,散场后有小伙子突然喊了嗓子“勿谓言之不预也”,全场哄笑。这底气哪来的?深圳凌晨两点的科技园灯火通明,义乌商户为个土耳其订单能折腾通宵,还有甘肃沙漠里那些顶着风沙铺电缆的工人…这些碎片拼起来,不就是答案么?

历史这玩意儿有意思。葡萄牙船长当年站在船头眺望海平线时,能想到五百年后霸主轮转的戏码吗?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接棒了。走得快慢不打紧,关键是步子得踩实了——毕竟老祖宗早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急不得啊。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