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址到管控,新手开餐饮店容易忽略的致命细节:为何说辛苦钱并不好赚?

前阵子,跟着一个朋友去看了个新商场的商铺。朋友说那边房租便宜,有人推荐他去看看。到了地方,真是让人心凉半截——诺大的商场,没几个商户,整个空间空空荡荡。听说这商场去年才营业,是哪个大老板花了几个亿搞的,还请了肯德基入驻,大概率是免租的。但即便有肯德基,也吸引不了其他商铺入驻,更吸引不了顾客。结果没什么生意,肯德基今年也撤了。在楼下一个大铺位,看到被拆掉的肯德基招牌。店铺面积很大,若在别处,房租恐怕要几十万,但这里免租肯德基都熬不住,其他餐饮店更难想象。逛完三层楼,人影都没几个,很多空铺位,有些招牌还没撤人就跑了,可见生意环境有多糟糕。

这样的场景并非孤例。餐饮行业的闭店率高达70%,这是一个极其残酷的数字。2023年上半年,全国报复性开店166.9万家,接近去年全年总数,但倒闭的则有37.3万家,相当于开4家店就有1家关门。很多人手里攒点小钱,就想开个小店创业,以为当老板更自由,却不知一睁眼就得应付房租、水电、人工开支,起早摸黑,日子往往不如打工时清爽。

低毛利是压垮许多餐饮店的第一座大山。如今店铺租金、人工、食材成本高企,没有生意的店很难实现盈亏平衡。毛利高的行业遇到不景气时还能让利撑一撑,而餐饮业毛利极低,遇到不可抗力往往只能坐等关门。一位餐饮老板算过账:店租2万,电费5000,人工7000,每天营业额2000左右,一年下来还是赔钱。

竞争内卷更是惨烈。经济不景气时,很多人失业后就想开餐饮小店,以为这行永不过时。实际隐藏门槛极高,开业容易赚钱难。很多不懂行的小白入场就猛操作,过度营销,很快败下阵来。流量也越来越分散。外卖渗透率越来越高,瓜分堂食人群,外卖领域本身也内卷严重。增量时代已过去,餐饮更多是在存量里“血拼”。

招工难问题同样突出。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餐饮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的依赖性强,流动性也高。有时老板愿意多出钱也招不到合适员工,最后大小事都得自己忙活。长此以往,超负荷运转,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都被拉低,老客丢失,生意下滑。

很多新手低估了餐饮经营管理的难度。他们怀抱美好幻想,以为位置不差、有人流、有产品、有人工,生意就不会差。实则经营门店涉及选品、选址、菜单设计、员工管理、损耗控制、营销引流、提升复购等每个环节,每个点都是学问,每个点没做好都可能影响生存。

成本管控更是致命环节。餐饮毛利低,利润靠一分一毛抠出来。店租要与流量匹配,堂食店租占营业额比例高于15%就算超标。人工成本水涨船高。水电费单价差异也能导致每月几千块差别。食材管控更是关键,采购、冰箱管理、损耗控制,一点浪费累积起来就是不小数目。没有厨房管理经验的人,特别容易在食材损耗上掉坑。

营销成本也不容忽视。有些老板完全不懂营销,有些则过度依赖营销却忽略ROI计算。营销的核心是投入产出比,需要先安排预算,筛选有效方案再投入。

加盟坑更是数不胜数。市面上充斥鱼龙混杂的“伪”品牌,单店模型未打磨通,就包装火爆形象开放加盟割韭菜。这些品牌没有从0到1的摸索,缺少做好连锁的初心,短期捞一笔就改头换面。有加盟者开业后发现产品口味与本地差别大,复购低;有的统配食材成本过高,毛利所剩无几;有的开业后公司就不管不问;还有的发现毛利计算未考虑人工成本,最后不如打工挣钱。

选品错误也是常见问题。新手容易盲目跟风热门品类,但品类品牌都有生命周期,短的半年一年就由盛转衰。如果在萌芽期或上升期入局或许能收回本甚至小赚,等到市面上大面积布店后再入场,就只能血拼。

还有些新手因为“拈轻怕重,无比懒惰”而失败。餐饮是辛苦行业,需付出汗水和努力。我们看不到摊煎饼大娘凌晨早起揉面、水都来不及喝的样子。也有新手过于依赖厨师,将出品全寄托于雇佣厨师,结果大厨一走,出品不稳定,顾客察觉口味变化,口碑就坏。

管理懒散无规则也会导致问题。近两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多家知名餐企被曝卫生情况不佳。放任不管终将关门,需要严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

过度装修同样是个坑。有些商家花重金将店铺装修得豪华有格调,未开业就先投几十万。如果客单价不高,回本时间线拉得很长,有的甚至未赚回本就破产。

餐饮行业真实到食材采购、冰箱管理、菜品制作、服务顾客、打扫卫生都要一丝不苟;真实到一点点利润只能从各个环节一分一毫中抠出来。能把餐饮做好的人一定很诚实,对食材诚实,对出品诚实,对顾客诚实,最后对自己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