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CEO投资中国军工遭曝光!特朗普怒斥,立刻走人

2025年7月28日,美国司法部公布了一份爆炸性判决:芯片设计软件巨头楷登电子(Cadence)因通过虚设公司,向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秘密出口受管制的半导体技术,被罚款1.4亿美元。 这场持续四年的违规交易,最终让楷登低头认罪。

而这场风波的焦点人物,正是楷登的前任CEO、现任英特尔掌门人陈立武。 他在2008年至2021年执掌楷登期间,公司埋下的这颗“地雷”,如今成了引爆他职业生涯的导火索。

8月6日,以对华强硬著称的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向英特尔董事会发出一封火药味十足的质询信。 信中直指陈立武通过自己创立的华登国际风投公司,向60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投资超过2亿美元,其中至少8家被证实与中国军方存在关联。

科顿特别强调,英特尔作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国家队”,承担着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安全隔离区”项目。 这个高度敏感的计划旨在为美国国防和情报系统生产安全芯片,英特尔从中拿走了30亿美元拨款。 科顿质问:“让一个与中国不清不楚的人掌舵如此关键的项目,美国政府能接受吗? ”

24小时后,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亲自下场施压,用大写字母发出命令:“英特尔的CEO存在高度利益冲突,必须立即辞职!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这条推文如同炸弹,瞬间让英特尔股价暴跌3%,市值蒸发近30亿美元。

风暴中心的陈立武,其投资版图细节逐渐浮出水面。路透社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24年底,陈立武通过华登国际及两家香港控股公司,控制着至少40家中国科技企业的股权,间接涉足超600家公司。 这些企业分布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到军事承包商。

在杭州、合肥、无锡这些中国科技重镇,华登国际与地方政府基金联手投资了20家企业。 更引发争议的是,华登曾与解放军主要供应商中国电子集团(CEC)共同注资6家科技公司,而CEC早在2020年就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黑名单。

尽管知情人士辩称陈立武已从部分敏感项目中撤资,但中国工商登记数据库显示,多数投资仍处于“在持”状态。 宁波卢博全半导体等被路透社列为“国防芯片供应商”的企业,直到2025年1月才从华登的投资名单中消失。

陈立武的华裔身份在这场风波中被反复放大。 这位祖籍福建、马来西亚出生的美籍企业家,早年因投资中国最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而声名鹊起。 2001年,他成为中芯国际的种子投资人,并在其董事会任职长达18年。 数据显示,2017至2020年间,他个人对中国芯片企业的投资占美国风投在华半导体领域总量的40%以上。

白宫发言人在回应此事时话中有话:“特朗普总统坚持确保美国尖端技术企业由值得信赖的美国人领导。 ”而伯恩斯坦分析师斯泰西·拉斯贡则点破玄机:“问题不在于实际利益冲突,而在于糟糕的观感。 可惜陈立武没像其他科技CEO那样,与特朗普建立私人交情来平息怒火。 ”

英特尔在压力下紧急发布声明,强调公司“坚定维护美国国家与经济安全”,并正投入符合“美国优先”政策的战略投资。 但声明对陈立武的投资争议避而不谈,仅称“已按SEC要求披露潜在利益冲突”。

这场风暴让本就步履蹒跚的英特尔雪上加霜。 这家曾经的芯片霸主,2024年遭遇了38年来首次净亏损,金额高达188亿美元,股价暴跌60%。 即便到2025年8月,其市值也仅剩870亿美元,不到竞争对手英伟达(4.4万亿美元)的零头。

陈立武今年3月临危受命接任CEO时,曾被寄予厚望。 董事会看中他在楷登电子创造的奇迹——12年间让公司股价飙升3200%。 上任当天,英特尔股价应声大涨15%。

但他推行的激进改革很快引发争议:放弃前任制定的“四年复兴路线图”,裁减22%员工(约2万人),暂停全球多个工厂建设。最受关注的俄亥俄州芯片工厂原计划2025年投产,如今被推迟到2030年后,而这个项目正依赖美国政府80亿美元的补贴。

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伯尼·莫雷诺公开抨击:“英特尔明显违背承诺,州政府应启动欺诈调查! ”技术层面同样噩耗频传: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芯片生产工艺遭遇严重质量瓶颈,高端制程突破希望渺茫。

这场CEO风波撕开了美国科技企业的深层矛盾:一方面要拥抱全球化市场,一方面要服从本土安全政策。 英特尔作为《芯片与科学法案》最大受益者(获130亿美元补贴),承担着美国半导体复兴的战略任务。 但当企业领导人的跨国背景遭遇政治审查时,技术雄心不得不向国家安全让位。

截至8月8日,陈立武仍未对辞职令作出回应。 英特尔董事会是否向总统妥协,成为悬在华尔街头顶的又一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