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一场不同寻常的袭击悄然发生。乌克兰方面声称,他们派出人员潜入俄罗斯境内,并操控一种FPV无人机,远程遥控它飞向一个空军基地。 那里停着几架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
这次袭击通过精确操作,让无人机直接撞向目标,造成了严重后果。事后从多方传来的照片看,至少有13架军机受损,其中就包括多架图-95MS“熊”式轰炸机,这些庞然大物被炸得面目全非。
在俄乌冲突中,战略轰炸机一直是俄军的重要武器。它们负责发射远程巡航导弹,打击乌方目标,是战场上的核心力量。 乌克兰对此高度警惕,多次试图削弱这种威胁。然而,对俄罗斯来说,问题远不止来自敌人的攻击,更大的麻烦在于——他们很难补充这些飞机了。
目前,俄罗斯唯一还能生产的战略轰炸机型号是图-160M“海盗旗”。至于更老的图-95MS,它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如今早已停产多年。
苏联解体后,当年生产这类飞机的工厂和供应链早已不复存在,俄罗斯根本无法重启生产线。
而图-160M虽然相对新一些,但制造它也并不容易。美国媒体报道指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 苏联时期培养的一批航空制造专家,随着国家解体逐渐流失或退休,年轻一代难以填补这个空缺。尽管俄罗斯劳动力不少,但能胜任复杂轰炸机装配的高级技工却寥寥无几。
另一个难题是零部件供应。图-160M最初是在苏联时代设计制造的,当时的生产体系覆盖多个加盟共和国,分工精细。 苏联解体后,许多关键部件的生产厂家如今位于其他国家,比如乌克兰,俄罗斯再难获得这些零件。
想要重建替代的供应链,不仅耗时耗力,还成本高昂。
图-160M本身性能非常出色,它是世界上体积最大、飞行速度最快的战略轰炸机,连美国的B-1B都比不上。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真正能用的数量依然有限。为了应对前线战争的消耗,俄方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坦克、火炮等常规武器的生产上,这也进一步压缩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空间。
其实不只是俄罗斯面临军工产能瓶颈。美国在支援乌克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自己的短板。比如乌军对155毫米炮弹的需求巨大,而美国的生产能力根本跟不上节奏。
军工体系的运转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背后牵涉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这场战争不仅拼的是火力,更是拼谁能在长期对抗中撑得住、挺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