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联大会议忙着为加沙人民争取主权的时候,以色列那边又吃了亏。9月24日,以色列军方说,国内再次遭到胡塞的袭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色列发射的两枚铁穹防空导弹都没有成功,现场顿时一片混乱,玻璃碎裂四散,人们惊恐不已。这起事件造成了至少22人受伤,其中有2人伤势相当严重。
这次袭击不仅导致人员伤亡,还揭示了以色列引以为豪的技术防御系统存在缺陷。作为一个军事强国,以色列在应对不对称的威胁时,也曝光了明显的软肋。
铁穹系统不再是神话
听说,这次胡塞的攻击地点是以色列的埃拉特地区,一直以来,以色列把“铁穹”导弹防御系统视为国家安全的坚固屏障。
这次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来自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挡就闯进了以色列的领空。警报当然响了,但防空系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胡塞的无人机挺灵活的,巧妙地避开了导弹,最后顺利击中了目标。以色列的医务人员后来还表示,这次突破对于导弹防御系统来说,算得上是“一次少见的破坏”嘛。
这次惨败可不是偶然的,对手也门胡塞武装早就不是以前那种装备简陋的队伍啦,自从加沙冲突爆发后,他们就没歇过,持续对以色列搞骚扰,而且在实战中越来越厉害。
现在他们的无人机装备了反干扰设备,还配备了专门的电子系统,明显就是瞄准突破以色列的防线来搞得。经过一轮轮的实战锻炼,他们把无人机的突破成功率真心提了不少。
这次以色列军方罕见地承认了防空系统没能挡住攻击,还说正在忙着紧急查找原因。这么一说,其实也挺直白的,说明曾经看起来挺坚固的技术防线,现在已经被撕开了一个裂缝。
为何埃拉特这次容易遭袭
胡塞这次能成功袭击以色列的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以色列兵力真是撑不住呀,兵力实在不够用。
现在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加沙地带,南边红海一带防守就显得特别薄弱,这个明显的漏洞,胡塞武装早就盯上了。
他们挑的时间也挺巧,正赶在犹太人过新年的时候,整栋国家都迎来放假休息,气氛特别放松。
再加上,以色列的高层可能还沉醉在之前多哈等地行动顺利带来的乐观情绪里,警惕心没那么紧,胡塞就趁机利用了这个心理和防守上的漏洞。
他们明显是在表达:我们有实力攻击以色列境内的任何关键目标。
埃拉特可不是一般的城市,它过去可是以色列的重要出口和进口港,还曾是个海军基地。
虽然胡塞一直在封锁,导致港口到今年7月底都停摆了,可这也反映出他们的战术——先用封锁来耗你的实力,然后再动武,双管齐下,步步紧逼。
以色列越打敌人越多,朋友越少
以色列遭遇胡塞袭击后,领导层表现得依旧那么硬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接对胡塞武装宣布“宣战”,还说要让他们吃点苦头,付出“沉重的代价”。
国防部长卡茨也是毫不手软,直言:“谁敢惹咱,以色列就还七倍”,还说胡塞武装根本没记住教训,国内不少鹰派人物也跟着喊,要加大反击力度。
但说实话,这种放狠话到底有没有用啊?以前以色列也不是没试过,曾经对胡塞的高层搞过点点清除行动,结果他们不仅没有收手,反而攻击变得更频繁了。这说明光靠武力打击,效果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再说了,胡塞武装本来就是个散漫在也门乡下的队伍,要想考几次空袭就把他们全部打垮,那根本不现实。美国、英国、沙特之前都试过,好歹都没搞定,以色列要是真动大规模开战,可能只会越陷越深,脱不开身。
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局面,国际社会的孤立感也在加剧,以色列一意孤行,执意用强硬的办法追求“绝对安全”,涉及加沙、黎巴嫩、也门等地区,结果反倒让自己更加危险。如今,连一些西方国家都开始倾向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哪怕美国和以色列不太愿意,也不再反对了。
卡塔尔领导人直接抨击以色列实行的事就是“国家恐怖主义”,哥伦比亚总统还呼吁多个国家联合出兵进入加沙,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印尼的认可。一旦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支持被削弱,即使军事力量再强也撑不了多久。
埃拉特这次遭袭,让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下子摆到了台面上:无论是技术、战术,还是外交方面,都暴露出了不少漏洞。
其实这事儿挺矛盾的:越拼命用武力来确保自身安全,招惹的敌人就越多,自己反倒变得越不安全,整出个“打得越猛越乱”的怪圈。
一直抱着“武力优先”“用战来停战”的老套路,只会让以色列在安全这条路上越走越难走,用武力解决问题,反而把问题越堆越多,最终陷入死胡同。
所谓真正的安稳,可能压根儿就不在于更坚固的防范或更激烈的出击。以色列或许该重新考虑一下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试试通过外交和沟通,打造一个不用老提防、处处紧张的环境。
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居然突破了以色列的拦截系统,导致22人受伤,消息来自于2025年9月25日的观察者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