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午,中美关税战的倒计时在最后一刻被按下暂停键。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计划推迟90天。
几乎同时,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也发布公告,暂停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反制关税,期限同样为90天。这场持续数年的经贸博弈,终于在悬崖边缘迎来短暂喘息。
全球商界如释重负。若此前威胁的145%对125%的关税全面落地,全球供应链将面临“核爆”级冲击。外贸企业最怕的政策突变,暂时得以避免。这90天的缓冲期,为无数订单和产业链争取了宝贵的调整窗口。
然而,这并非和解,而是僵持中的战术退让。特朗普惯用的“极限施压”策略,这次未能奏效。他拖延至最后一刻才松口,试图以高压逼迫中国让步,但中国并未屈服。
手里掌握全球最庞大的内需市场、不断拓展的多元化贸易伙伴以及稀土等关键资源,中国有底气应对单边施压。
美国《大西洋月刊》直言,特朗普“不敢再对华下重手”。此言虽刺耳,却道出实情。其一,中国的“朋友圈”日益壮大。
即将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将汇聚伊朗、印度、俄罗斯等重量级国家。这些曾受美国制裁或施压的国家因共同处境而走近。多边合作正在削弱美国单边霸权的效力。
其二,美国国内压力日益凸显。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但连年贸易战使美国农民苦不堪言。
大豆积压、玉米滞销,农民收入锐减。当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采购,美国农产品市场迅速失守。关税若重启,农民的怒火可能直接转化为政治风险。
其三,中国的应对策略愈发成熟稳健。市场开放与外交拓展并举,科技自主加速突破。美国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围堵,非但未能扼杀中国产业,反而倒逼出更强劲的自研动力。华为新机的推出,正是产业链韧性的有力证明。
美国企业自身也在动摇。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顶住压力,仅同意小幅削减对华芯片销售。
他清醒地指出:过度限制只会加速中国技术替代,长远对美国更不利。商界的现实考量,与政府的强硬姿态形成张力,制约了政策的极端化。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更深层的矛盾远未解决。南海军舰游弋、高科技领域持续围堵、对台芯片加税威胁……结构性冲突依然尖锐。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更添不确定性,今日的暂停难保明日不变卦。
此次90天的延期,恰如两个角力者暂时松手喘息。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政治极化与霸权思维未变,其内生矛盾终将外溢。
而中国的市场纵深、扎实的产业链基础与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已成为逼退单边施压的真正底气。
风浪暂息,暗流仍在。这场关乎全球格局的博弈,远未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