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挺匪夷所思的啊,特朗普居然敢和梅德韦杰夫杠上了。刚看到他那个推特火药味十足的发言,我都差点喷出来。这人在国内还不敢太明目张胆的发火呢,结果国际场上就开始直接叫板,那气场也是够大的。你说,这要是真的像他说的,俄罗斯还真会因为他一句话咋就缩短50天到10天?呵呵,别天真了,这里面的潜台词可是极其复杂的。
我查了点资料,俄罗斯这边其实早就不吃那一套了。你知道俄罗斯的国防预算去年达到多少吗?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2019年军费开支达到了约640亿美元,虽然比不上美国的7000多亿,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而且他们也一直在强调,核武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梅德韦杰夫那句话,“不吃这一套最后通牒”,实际上就是摆明了:你能拿我们怎么样?我们从来不怕威胁。
再看这局势最新的脉络,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俄罗斯不断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展开攻势,红军村之类的关键点一旦拿下,会让乌军后续补给线变得更难保证。这个阶段,俄方的战略重点越来越明确,就是干脆把这场战事变得不可逆。国内的军事实力也在增强,去年俄国宣布了新一轮武器升级计划,核武的现代化、无人机的数量都提升不少。美国自己都承认,美国的防务预算虽然达到了7380亿美元(据五角大楼公布的2023数据),但有个问题:实际效果,能扛住俄国的科技和战略调整吗?
特朗普那边,拼命想通过施压制造话题,可问题是,他们的经济和外交手段都有限制。多年前,特朗普可是喜欢对中国用“关税大棒”,结果中国早就说过,不接受单边制裁,愿和美方谈判。特朗普又想靠对俄石油买家盯死中印,问题在于,智库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俄油的份额占到俄油出口的15%以上,印度也是增长的进口大户。美国这个“二级制裁”计划,结果就像你踢皮球,最后反倒踢到自己脚上。
我跟朋友说过,美国的意图其实很明显。从俄乌到中印,目的就是想在国际局势里重新找回点话语权,但明显这个策略跟20年前不一样了。数据显示,去年美俄贸易额仅剩18亿美元,比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的数百亿大了不少,经济基础真撑不起来做威胁的资本。美国国内也不太平,参议院80多位议员都支持制裁,特朗普再喜欢“单干”,也得听这些“巨头们”的。
梅德韦杰夫应对这场闹剧,一点也不慌。摆出反击的架势,还跟朝鲜搞得更近,这说明俄罗斯已经习惯了制裁的日子。你可以想象,美国越是发火,俄罗斯反而越挺得稳。为什么?因为人家早就站队了,把自己折腾得惹不起,反而让西方更难下手。陈旧的观念告诉你,靠喊打喊杀解决问题的人,其实很快就知道了:局势不是由你一口气说了算。
我实在搞不懂美国这次到底是真想一锤子敲死俄罗斯,还是只想拿个牌面。你动作太大,剩下的只能是自己撞墙。这场戏看着挺荒诞的,明明其实早就没有昔日那样的影响力了。谁都知道:今天的国际舞台,不是靠吓唬和制裁能走得远的。俄罗斯早就知道别人的善意不值钱,根本不用在意那些花哨的威胁。
我就纳闷儿,要是美国真能通过这些把俄罗斯踩扁,接下来会怎么扯?会不会又把自己耍得满身是伤,毕竟,战略角力不是儿戏。未来这局怎么走?谁最后输的都不怕,但拿着“最后通牒”的真的是谁?能不能不要只看表面,要是不带点真本事,永远就是在玩火。